2000余家珠寶企業急尋資本路徑
在金、銀、珠寶、玉石價格攀升之際,昌樂藍寶石也備受矚目。16日,經濟導報記者在昌樂中國寶石城走訪發現,藍寶石雖然是當地特產,但當地的珠寶龍頭企業如夢金園珠寶首飾有限公司、山東藍天珠寶首飾有限公司等,都是以經營黃金為主。據知情人士透露,上述兩家企業建立之初主營藍寶石,后轉營黃金。
昌樂是著名 的“藍寶石之都”,擁有豐富、優質的藍寶石資源,為何沒有一家以藍寶石為主業并進入資本市場的企業?
珠寶企業眾多
“中國寶石城2009年的加工交易額達300億元,市場內珠寶飾品加工、經營企業1200家,其中有來自泰國和我國香港、深圳、北京、上海等地的40余家企業60多個品牌。” 昌樂中國寶石城開發建設管理委員會(以下簡稱“管委會”) 紀工委書記程曉鵬表示,市場逐漸形成了以藍寶石為特色,鉆石、黃金、翡翠、玉器、水晶等眾多珠寶產品也匯集于此的格局。
據介紹,中國寶石城改造擴建全部完工后,將成為一個建筑面積達260萬平方米,年交易額超過1000 億元,集珠寶玉石文化展示、珠寶首飾、工藝禮品、紀念品加工交易、高檔商務公寓、休閑娛樂、旅游購物于一體的國際一流的大型珠寶商城。
目前,昌樂縣珠寶從業人員達4萬余人,約占總人口的7%,珠寶、飾品加工、銷售企業2000多家,年加工寶石數千萬克拉、飾品數億枚、黃金上百噸,是全國最大的藍寶石交易中心。但這里的絕大部分珠寶店都兼營藍寶石、鉆石、黃金、水晶等,專營藍寶石的很少,有些主營藍寶石的企業也轉向了經營黃金。
“這是根據市場的需求,企業自身做的調整。”山東省珠寶玉石首飾協會常務副秘長、研究員辛國金表示,目前來看,藍寶石有一定的儲量,但改變不了礦產資源會越來越少的局面。另外,它也不像黃金,可以明碼標價回購。
“已經很滿足了”
“寶石城很多珠寶店的老板原是昌樂本地挖礦的農民,沒有多少文化,能力也欠缺。”中國寶石城多位經理對導報記者表示,沒有能力也沒有資金,能在寶石城開家店,他們已經很滿足了。
17日,導報記者來到了昌樂縣五圖街道辛旺村,和昌樂縣五圖街道寶石開發公司經理劉洪光一起到了他與人合伙承包的礦區。該礦區已停工數日,兩個約有14米深、2畝多的深坑里,滿是積水。劉洪光說,什么時候再開工要等政府通知。采了20多年礦的劉洪光,目前和其他村民一起承包了幾百畝的土地,有四五個礦。
“開采藍寶石的技術很簡單,用挖掘機挖到一定深度,然后用篩子放在水里篩,出來的就是毛料了。”劉洪光說,之后他們自己就可以拋光、加工。他指著附近的一個深坑說,加上土地成本,總花費約30萬元。如果能挖出好的藍寶石,一塊就能把成本賺回來。
憑著多年開采、銷售藍寶石,他有了一定資本。那為什么不“走出去”呢?“我在昌樂已經很有名了,很多人都來我這里批發。”劉洪光說,他已經很滿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