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英中時報》報道,見到劉斐的時候,他正在位于伯明翰市中心的公司里,為幾日后的美國之行做最后準備,關(guān)于“Fei Liu”品牌的宣傳冊和圖片散落各處。為此,劉斐連稱抱歉,并向我們介紹,即將奔赴的拉斯維加斯Couture International,作為全球最高級別的珠寶展會今年只邀請了八家英國公司,而他和他的工作室就位列其中。“能夠參加已經(jīng)是一種肯定,”劉斐說:“好像之前的努力在今年都開始有了回報。”
這已是劉斐在英國闖蕩的第十個年頭。十年前,拿著伯明翰大學錄取通知的劉斐在倫敦希思羅機場花了整整二十分鐘才從航站樓找到巴士站,用他自己的話說:“一切都是那么陌生,甚至連英語都與在國內(nèi)學的完全不一樣”;十年后,劉斐已經(jīng)有了自己的注冊公司,以他名字命名的飾物品牌正在成為英國乃至世界奢侈品市場的新寵。一個華人設(shè)計師,如何用十年時間站在了時尚高端的聚光燈下,贏得了西方世界的掌聲與認同,我們坐下來,聽劉斐娓娓道來。
劉斐設(shè)計作品
“出國不是目的”
在二十三歲來英國攻讀第二個本科學位的劉斐用“糊里糊涂”形容自己當年的選擇。
從重慶市輕工業(yè)學院廣告包裝專業(yè)畢業(yè)后,劉斐自組過公司,干過室內(nèi)裝修,做過金融,年紀輕輕就有了相當不錯的收入。然而在社會上打拼了兩年之后,他卻毅然決定要回到學校、繼續(xù)讀書。“當我走出重慶,看到深圳、香港的美麗繁華時,突然覺得,這個世界好大,還有那么多未知的事物等待我去了解。于是萌生了出國留學的想法。但是當時英語實在很差,新東方初級都聽得困難,所以只能先在北京學習語言。”
而正是這段北上進修的經(jīng)歷讓劉斐有機會加入了當時的北京大學珠寶社,進而結(jié)識了當時北大珠寶鑒定系的學生朱超,后者將劉斐正式領(lǐng)入了北京的珠寶圈,也成為今日“Fei Liu”品牌在中國重要的合伙人。
“和朱超結(jié)識是因為志趣相投,當時看了他很多專業(yè)課的書籍,發(fā)現(xiàn)自己對寶石鑒定越來越有興趣。恰巧當時北京舉辦的一個教育展介紹了英國三大著名珠寶學校之一的伯明翰大學,本來我想學金融,但又不想放棄從小學習的美術(shù),想學珠寶鑒定,又不想做一個純粹的藝術(shù)家,于是就選擇了與市場聯(lián)系緊密的珠寶設(shè)計專業(yè)。”
其實劉斐一直十分清楚自己需要的是什么,并總是能夠堅定地追求下去,一如當年頗有曲折的留學之路也是在他的堅持下得以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