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場切開的賭石
在翡翠原石開采出來時,被一層風化皮包裹著。由于目前還沒有任何儀器可以準確地檢驗出原石內含的是“金玉”還是“敗絮”,因此,買翡翠原石被稱作賭石,歷來是珠寶界最神秘的一種交易,歷久不衰。
翡翠的價值是一個綜合評價體系,而顏色是判斷翡翠價值的首要因素,顏色分級在綠色、橙紅色、藍紫色三大色系的基礎之上。透明度是另一個影響價值的自然屬性,礦物顆粒的大小、排列方式,礦物顆粒之間的結合形式以及礦物顆粒的成分變化,都是影響透明度的重要因素。
翡翠原石根據外表的質地不同,可分為黃鱔皮、黑烏沙、白沙皮、鐵銹皮等,粗細不等,真假難辨。翡翠原石絕大部分產于緬甸北部烏龍河流域,在這塊呈帶狀的分布區域中,不同地段開采出不同質量的翡翠原石,形成不同的坑口。近日,北京百工坊百工博物館舉辦的“賭石樂”活動中,展示的原石主要來源于四大坑口:達木坎,會卡,莫西沙和莫那,品質也不盡相同。一般來說,皮殼的質地與內部翡翠的質地關系不大,但相同大小的原石,比重越大,也就越致密。
在百工坊三樓的百工博物館,一位先生從數百塊賭石中挑了一塊暗黑色、標價為2400元的原石。此石其貌不揚,在眾多價格不菲的原石中,這個價位亦屬低價。買石人讓工作人員當場切石。伴隨著切石機的轟鳴,在眾人的翹首期盼下,黑色的原石露出了冰山一角,繼而傳來一陣驚嘆聲:“紫羅蘭,純色的紫羅蘭!”只見在薄薄的外皮包裹下,粗糙的黑石露出紫色的石面,細膩而光滑。在電筒燈光的照射下,“翠性”十足,星點狀的“蒼蠅翅”熠熠生輝,更凸顯高貴。
專家介紹說,像這樣的從原石外表特征完全判斷不出石頭內部質量好壞的情況叫“全蒙頭”,而出現“紫羅蘭”這樣質量上乘賭石的幾率也不多見。
“一刀窮一刀富,綠白之間;一陣冷一陣熱,誰知我心。”這正是賭石界的真實寫照。然而,正是由于這種千變萬化,撲朔迷離,才引得無數玩家競折腰,也更彰顯了賭石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