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開約一年的緬甸公盤近日重啟,飛漲的行情讓賭石再度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在上海許多古玩城中,有不少出售翡翠原石的商家?此“公平”的賭石,背后有不少陷阱,對于那些希望買到便宜原石,以獲得高質量翡翠的人來說,最應警惕的是賭石造假。
沒有最高,只有更高
在緬甸公盤的翡翠原石中,開價最低的也要4000歐元,最高的超過35萬歐元。每個標的注明了編號、份數、重量和底價。有塊原石底價為2.8萬歐元,最后的成交價高達200多萬歐元;還有一塊標底價為1.8萬歐元,最后成交價近100萬歐元。
坊間將“一刀富、一刀窮”的賭石傳得神乎其神。即使到了科學發達的今天,也無法用儀器通過外殼判斷出其內是“寶玉”還是“敗絮”,因而買賣風險很大,很刺激,故稱賭石,從古到今歷久不衰。
“刷”過的翡翠原石
在翡翠原石和成品交易中,做假由來已久,手法五花八門。目前一些出售原石的店家,有的會將次料、廢石、假貨粘上優質翡翠皮殼,再埋進經酸、堿浸過的土壤,使之變為相似“真皮”,掩蓋人工痕跡。鑒定時,要用水清洗干凈,檢查皮殼每個點面,不放過細小孔、縫、洞,并對比顏色、粒度變化。
許多人往往不會買沒任何開口的原石,但如果看到開過口的則膽子會變大。有的造假者利用這種心理,將無色、水頭差的低檔賭石,切小口粘貼高翠薄片,以劣充優。鑒定時應仔細檢查開口(門子)周邊粘合痕跡,查看縫隙形態。還有造假者將高檔翡翠挖心取出一部分,留下靠皮部分高翠再注入鉛后密封好切口。鑒定時,測重量過重過輕都可能是“假心貨”。至于對使用熗色、染色手段,使無色淡色料變成鮮艷翠綠色及使用涂漆、涂蠟、深泥等方法,鑒定時可用濾色鏡看熗色變成紅色,用放大鏡看色的分布變化,或洗刷、加溫后再看變化。
三樣“實力”,缺一不可
賭石活動中,商家往往以幾百、幾千元的低價賭石,勾起人們賭一把的欲望。但內行人都知道,要從這些低價的石頭中開出好料,幾乎是不可能的。好石頭其實早在緬甸就被人買走了,根本輪不到你。
賭石必須具備三樣東西:財力、經驗、魄力。對賭石玩家來說,可能并不很在乎賠賺,而是玩和學習,因為參與收藏投資也要交學費。但如果不了解賭石的基本知識,可能輸得很慘。比如,許多人都知道綠色的多少、好壞,決定著翡翠的價值。當綠色在表皮上以大面積片狀出現時,多為“表皮綠”,其內部往往無綠;而當綠色在表皮上以線狀或團狀出現時,特別當表皮上的綠線成對稱分布時,其綠色會向內部延伸,這就是行家說的“寧看一絲綠,不看一片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