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作為最具藝術感的雕塑家,郝重海在自己的生命中愛上了首飾設計,半路出家的他,用自己對藝術眼光重新構造珠寶的新價值與新世界,在他手里的珠寶呈現更多令人感動的東西,那不僅僅是首飾,更是一種文化與生命的傳達,珠寶之家特別邀請雕塑家郝重海談首飾,談珠寶,他用他藝術世界還原首飾面貌,或許能讓我們更好明白首飾的真正意義與價值所在。
珠寶之家:我們都知道,您是一個雕塑家,在您看來,首飾設計與雕塑設計,它們的區別是在哪里?
郝重海:雕塑與首飾設計思維方式完全是相反的,雕塑是大件的元素產品,是一種綜合的元素,他能夠凝聚很多東西,它是歷史,人文,性格等等凝聚品。而首飾則是一個發散思維,它能夠很小,就可以感動人,它是碎片的歷史,激起人的靈感。我們也可以這樣詮釋,首飾是一個一個很小的主題就可以誕生一件藝術品。而雕塑則由小主題凝聚成一個很大主題,它是內心心血的集合的重新構造。
珠寶之家:你怎么會想到設計首飾?
郝重海:在我創造雕塑的過程中,常常會產生很多靈感的小碎片,比如玉石里面大件的東西,我可能想到可以用做雕塑,但是那剩余的,依然會給予我許多靈感,這些邊角料同樣充滿藝術,在我眼里也常常是價值連城,每次我想到這些小碎片的東西,就充滿激情,它能夠發散我自己的思維,走入許多偶然的歷史,這些小首飾,便成為我內心的激情沖動另一種呈現。
珠寶之家:你覺得消費者購買你的作品的興趣點在哪里?
郝重海:主要在于消費者能夠與我的產品產生共鳴。比如我曾經設計一個幸福釵,我曾研究人的幸福感,幸福感緣于它寬容,不計較。以前在北京展覽的時候,有一個北京小伙子看到一個產品,很多次都想買,這就代表我的產品是一個內心的東西,他不僅僅是佩戴品,更重要是認同感。這個也可以從首飾最原始的本質面貌解釋,首飾誕生的時候,便是身份的象征,這是它最原始功能,后來隨著演變,變成什么族佩戴什么首飾,什么地位佩戴什么級別首飾。黃金也不是每個人都能戴的,尤其是古代,封建社會,禮法教義存在,更是壓抑了人們對黃金首飾想象。從這個原則上講,首飾強調是身份與地位的感覺。而我現在所設計黃金首飾主要強調是內在的東西,尤其是你對他的一種文化認同。比如爆發富帶大金鏈,這代表俗氣。但實際上黃金的價值感本質上是太陽的象征,曾經所有使用黃金的民族都把他歸結為太陽,是一種能量的象征,它是一種宗教,更是一種信仰與圖騰的崇拜。所以我們現在就不能通過黃金世俗的價值看到黃金真正精神價值與意義。而我要做得就是還原黃金本身的面目,尋找與還原首飾的初衷意義以及真正價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