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傻子首飾作品
珠寶之家:您有跟其他珠寶設計師有沒有溝通?您覺得中國珠寶圈的設計師與國際設計師有什么區別?
郝重海:有,不過溝通后發現另一個問題,他們是學首飾出來的,科班出身的,而我是從藝術角度上來創造的。這種區別讓我們在制作首飾上時,也有很多不同,我考慮藝術性東西更多,我的膽子更大,顧慮更少,受到行業的壁壘限制更少。我之所以進入這個圈子,也完全是憑借一種愛好與興趣,就像我做雕塑一樣,當年我曾是學油畫,后來看到雕塑,對它有另一種癡迷,然后才學雕塑。國際珠寶設計師一般是他們先做獨立設計師,后來自己實力得到社會認同,才會進入公司,他們屬于先自己成長。而國內設計師是先鍛煉早先就進入了企業,是由企業培養出來的,所以他們從一開始就被同化掉了。這種設計師產生土壤背景也是緣于我們國內珠寶企業以加工為基礎,所以這種產業從一開始就培養人才就出了問題,這種模式的改變起碼要五年,甚至十年,等到有一天設計真正起到主導企業的作用時,國內這種珠寶行業變成以設計師主導時,我們的行業才會有真正的設計,才會真正百花齊放。
珠寶之家:有沒有覺得自己個性設計能否找相關零售品牌合作?
郝重海:總有一個臨界點,現在很多公司都想改變,但他們也拿不準,他們有實力,他們知道隨著市場發展,市場已經不是以前的市場,現在是另一個新新世界。我現在通過我這種設計珠寶品牌堅持下來,我想對設計師也有一個引導作用。其實我不贊成將珠寶設計分成很細的專業,珠寶說白了,就是藝術。只有將藝術的底蘊沉淀好,才會理解設計的內涵,比如我做雕塑很多年,所以設計首飾時,就很容易上手。雕塑是多年的藝術基本功,它一通百通,讓我對首飾這種藝術也立馬就明白其中的內涵與底蘊。現在的珠寶設計專業都太窄,設計師來源也較窄,這是有問題的。珠寶設計師專業,在很多學校都很不成熟,這也主要在于這個市場也還很混亂,消費者對設計也是一個啟蒙階段。
珠寶之家:能否跟我們講述您如何用美學理解珠寶首飾行業的設計同質化問題?
郝重海:這種同質化不僅僅是一個時尚問題,這是中國審美理論問題,我們現在其實在做一個課題研究,已經爭取到一定經費,對它進行研究。表面上看是首飾問題,首飾是最不重要的東西,最重要的核心是一個國家價值觀,審美觀以及教育體制,教育目標,這都是戰略問題,一個很大問題,中國發展二三十年經濟,文化缺失,造成了想象力缺失。目前我們這個課題組組成人員主要是國際國內頂尖研究中國文化專家,還有一批頂尖藝術家,在深度進行探討這些問題,這個問題很大,我只能略微簡單說上一點,其實我們中國文化最大,但到現代化反而沒有自己的標準,一直以來用人家的標準在衡量。其實之前我們都有自己的審美文化體系,自從一百五十年前鴉片戰爭后,我們就開始對自己標準就沒有信心,從這以后,我們邁開學習步伐,從鴉片戰爭后到建國,是第一個階段,初級階段學習,建國后,是學習第二階段,這個是雙向學習。后來第三階段,就是改革開放后,還是處于一個學習階段。但是我們就是在學習,學習其實是為了自己強大。這么多年來,等于說,我們光做一個很好的學生,但是從未有過自己系統的標準重建過程。所以我們必須要有自己的觀點。尤其是現代化,我們要在自己傳統文化基礎上,進行新生,才會讓我們中國文化有一種新的力量,這樣我們從標準才會真正屹立世界。我的作品也就是反映這種文化。我一直就在探討這種審美文化體系建立,希望這一天能夠早日到來,讓珠寶的設計代表我們的中國文化傳播到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