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的存在曾經威脅到鉆石的火熱市場,在它身上可以看到所有寶石的大合影卻很難歸納出它到底是什么顏色,它擁有跌宕起伏的經歷,命運的封塵致使很多人不知道它是何物,而知曉的人都將它奉為澳大利亞的國寶,在珠寶市場中以天價交易。
約公元前100年,卡爾卡廷哥人的玉米開始向整個美洲傳播;漢武帝派漢朝使臣中郎將蘇武出使匈奴國;愷撒在羅馬稱帝;也就是那個時候,一種原產于以前的匈牙利(現在的捷克斯洛伐克)境內喀爾巴阡山脈的南部山區里,產量極微的全新寶石開始在歐洲大陸上流傳。希臘人為這個新生事物單獨創造了一個新的合成字:opallios,意為看得見的(顏色)轉換。當時拜占庭商人為隱藏產地源頭,故意將它說成是來自東方世界的珍寶,并改名為“opalus”。這欲蓋彌彰的假名恰恰成為今日英文“opal”一詞的來源,這個被希臘人寵愛的新寶石,就是歐泊。
昔日的榮耀
你很難在歐泊身上只看到一種顏色,羅馬學者Pliny把歐泊描述為“紅寶石的火,紫水晶的亮紫色,及綠寶石的海綠色,所有色彩不可思議地聯合在一起發光”。浪漫的羅馬人還把歐泊稱為丘比特之子(Cupid Paederos戀愛中美麗的天使),并尊它為希望和純潔的象征。
據Pliny記載:諾尼元老寧肯被流放,也不愿意把自己的歐泊讓給渴望得到這塊寶石的古羅馬領袖安東尼。阿拉伯人則相信歐泊來自宇宙,這樣才能解釋得通為何它們擁有如此神奇的顏色。在古希臘,它們則被認為擁有給它們主人以預見和預言靈光的力量。
一路走來,贊美歐泊的詩詞比比皆是。莎士比亞曾在他的《第十二夜》中這樣開始:“這種奇跡是寶石的皇后。”在《馬耳他馬洛的珍寶》中亦用最古典華麗的詞句贊美歐泊,詩人及藝術家杜拜(Du Ble)詩意的描述最為浪漫貼切:“當自然點綴完花朵,給彩虹著上色,把小鳥的羽毛染好的時候,她把從調色板上掃下的顏色澆鑄在歐泊里。”東方人更敬重歐泊石,把它看做代表忠誠精神的神圣的寶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