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珠寶精品導購互動平臺 投稿
魔法與謠言的打擊
1829年對于歐泊來說,是災難的伊始。從那之后長達一百多年的蝴蝶效應,讓歐泊的名聲遠不及鉆石和紅藍寶石來得響亮。而蝴蝶效應的源頭來自一本在1829年出版發行的暢銷小說—《吉爾斯坦的圣安妮》。著名的英格蘭作家英國爵士Walter Scott為了增強神秘感把歐泊與書中的厄運聯系在一起,女主人公有一塊能反映出她每種情緒的歐泊,當她憤怒時歐泊就閃爍著火紅色,小說的最后情節—女主人公被施予魔法,當她觸摸到圣水時,胸前神奇歐泊立即“燃燒成蒼白的灰色”。而她隨后就死了。這個看似莫名其妙的著名結局在當時起到兩個重要的影響:擴大小說知名度,奇特結局變為人們茶余飯后的談資;同時也令歐泊的市價僅在半年內就一落千丈。
著名的寶石學家、商人西佛雷澤仔細閱讀小說后在《寶石商旅程》中指出其中的誤導:女主人公佩戴的歐泊實際上屬于她在異國過世的祖母,歐泊的變色是為了提醒擁有它的主人預防中毒。即使在他之后又有很多學者為歐泊喊冤,那段時期歐泊的價值也遠不比從前,整個歐洲的寶石市場因此蕭條了十年。不僅如此,一些鉆石商人認為歐泊會直接威脅到他們賴以生存的鉆石生意,就通過加大散布“歐泊帶來厄運”的謠言來保護自己的生意。由于人們對流言采取“寧可信其有”的態度,歐泊的價格一降再降,越來越多的珠寶商放棄使用歐泊。18世紀末19世紀初,匈牙利人瘋狂地大量開采歐泊,加上歐洲的瘟疫、饑荒和君主政體的紛紛垮臺,一連串的打擊讓歐泊從與鉆石爭寵的地位被發配到遠疆,徘徊在人們的視線邊緣。歐泊,就這樣成為一場文學娛樂的犧牲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