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玉籽料資源稀缺成全的豈止新疆和田玉的高價,還催生了不少和田玉“替身”。據介紹,現在市場上出現的所有白玉都叫和田玉,但據城隍珠寶總經理助理諶開元了解產自和田的籽料每年不過10來噸。前些年主要是青海、俄羅斯出來的,從去年開始又冒出了韓國白玉。因為價格低廉,這種韓國玉在我國玉石市場的份額迅速擴大,目前可以用“鋪天蓋地”來形容。但嚴重的是,目前尚無一個檢測體系區分和田玉與青海、俄羅斯、韓國等其他產區的玉石。
相比黃龍玉、翡翠短時間價格的高歌猛進,有中國“國石”美稱的和田玉近期的漲幅顯得細水長流。但推前30年看,和田玉的漲幅也是非常驚人的。先來看一組數據:上世紀80年代初期,一公斤一級和田玉籽料的價格是200多元;上世紀90年代末價格升至每公斤三四萬元;如今,一級和田玉籽料的價格已飆升到每公斤五六十萬元,特級籽料更是每克售價超過萬元,是黃金價格的40多倍。這意味著,30年間,和田玉的價格上漲了數千倍。只是,新疆和田玉的“發力”,同時引來了大量近似和田玉的玉石“攀親”,青海玉、俄羅斯玉、韓國白玉等紛紛貼上“和田玉”的標簽涌入市場。
小如米粒也挖掘
上海城隍珠寶總匯里有一件重量151克、形似桃子的兩頭棗紅皮白玉籽料,2004年市場行情4萬元、2005年9.8萬元、2006年19.8萬元……價格連年上漲,前來咨詢購買的人無數,可城隍珠寶的當家人趙德華卻一直不舍得出售。2009年初,一位老客戶再三表示想購買這件白玉籽料,雙方商定48萬元。這對他來說是左右為難,因為這件籽料售出以后,城隍的消費者可能再也看不到這么高質量的籽料了。
這一案例道出了和田玉價格上漲最重要的刺激因素——資源枯竭。“美玉出和田”,更準確地說是出自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玉龍喀什河。325公里長的玉龍喀什河流域自古以來以出產溫潤的和田玉籽料聞名天下,特別是產自這條河中下游的和田玉籽料堪稱精品。據和田玉專家范先生介紹,人們最初是在河邊揀拾或到河水中撈取籽料,慢慢發展到從河谷階地的沙礫中人工挖掘籽料,然而,前些年人們開始用上了大型挖掘機,在“掘地三尺”般地掠奪性挖掘后,玉龍喀什河流域中下游目前已經到了無籽料可挖的境地。“不要說指甲大的玉石,就是連米粒大的也都給挖出來了。”
范先生認為,玉料產量在不斷做減法,而買家的數量卻在不斷做加法,這種供不應求的局面自然造就了和田玉價格的上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