奢侈品是一個故事
法國關于長久的理念以及繼承的重要性是和產品的質量相聯系起來的。在這個將身穿可憐的牛仔及襯衫稱為個性的現代市場,許多人都趨于認為真實就是我們制造出來的一些東西,例如:主題公園。法國人注重傳統是因為傳統具有他們自己的故事——他們具有獨特性。他們是經年醞釀的桶裝葡萄酒,以及15-19世紀流傳至今,被風化、腐蝕的石造建筑物。
曾經在法國奢侈品牌YSL、Garrard以及Boucheron工作過的創意總監亞歷山大.伽勒指出:“如果我們認真對待我們的工作,那么我們必須認同這一理念:一個人之所以偉大,是因為他站在過去的巨人們的肩膀之上。”
沒有任何人可以指責法國人對待奢侈品的態度不嚴肅。南非品牌戰略人士兼大學教授的菲利普.米海洛維奇五年前前往巴黎研究奢侈品牌文化,他從小跟隨獨特的法國香料生產商的媽媽成長,他的祖母被著名的設計師切奇士.法斯稱為“信念堅強者”。米海洛維奇指出:“法國的奢侈品是一個故事,一個真實的故事。沒有了這個故事,沒有了靈魂,你的品牌將一無是處。”
對于許多奢侈品品牌而言,法國品味就是價值所在:結合了真心的創造、真實存在而難以描述的細微差別、長存的優雅產品,它永遠不會喪失它的意義。對于法國人而言,質量是在品牌呈現之前就客觀存在的。
事實上,法國人對于拜金是非常鄙視的。品牌源于聲譽而存于質量標準。菲利普.斯塔克曾說:“我們(法國人)是世界理念的守護者。創造者必須要保持極度的警惕,才能夠在同行的注視之下保持他們的地位。因此,法國是一個品質之都。”
國際品牌魅力 奢侈品是一種文化現象
法國人不論什么階層,對奢侈享受都有一種復雜、奇怪、說不清道不明的感情。神往與反感兩者兼而有之。無家可歸的人在飯店門前求乞,有錢會花的人在飯店里面付1000法郎吃一頓,這是不是適當?同一個法國人既會說“適當”,也會說“不適當”。一個勃良第老鄉每月節省100法郎,在年底到酒店一頓花掉。他要跟天天上那兒的富人得到同樣的款待。法國人認為節儉固然是美德,奢侈也是每個人的生活權利。
但豪華并不等于精致。素有法國第一廚師之稱的貝爾納?路瓦佐為不同層次、不同口味的顧客準備各種宴席。他說:“奢侈如果只是一味追求豪華,奢侈必死無疑。”名副其實的高級飯店應考慮的是質量,做不到這點,再貴也不高級。
今天就是最富的人也不再一擲千金無吝嗇。八十年代那種奢靡相尚的做法已成為趣味低劣的標志。以前領班和酒吧總管只是向顧客推薦最貴的菜、最貴的酒,這種陋習使顧客存了戒心,反而使飯店業務受到損害。以前,戛納電影節期間,在飯局上決定影片交易;今天現代化通訊方法使全球任何角落的談判、買賣都可以在電腦、傳真機前解決。也就扼殺了這一種文化現象。
不可否認的相對衰落叫法國人不得不認真思考,采取了各種復興措施。措施之一就是減少出售許可證和對生產各環節加強監督。以前許多著名的法國公司以皮爾?卡丹為榜樣,對制造商有求必應,毫不猶豫地把自己的商標牌子賣給他們,貼在一切可以賣出去的產品上。這種濫賣制造許可證的做法也對真正的名牌產生不利影響。
奢侈品也是一種文化現象,需要時間的積累,素養的熏陶。不是花了大錢就能提高品位。名牌不等于雅致,不代表情趣。名牌也有上中下之分。
法國汽車工業的名聲是絕對創造不出一輛精品車的。汽車收藏家習慣坐英國車(美洲豹),不然就是坐德國車(寶馬、奔馳)。十幾年以前,標致汽車公司董事長兼總裁賈克?卡爾韋對本公司的605型新車非常得意,親自掛電話對一位著名企業家說:“你可以放棄德國回到法國來了,我們的605型車決不會輸給寶馬和奔馳。”企業家同意試試,3天以后,他把車子還給尊敬的卡爾韋先生,只說了四個字:“比得可笑”。現在叫大家驚訝的是雷諾公司居然在名貴車方面取得突破,薩弗蘭?巴加拉車在性能和外型上可以與寶馬、奔馳、美洲豹一較長短了。
到底什么叫名貴車?雷諾公司的奧古斯丁?達希古說:“應該昂貴和高不可攀。駕駛人接觸到的部件都是貴重材料做的,如皮和木頭。塑料是絕對禁止使用的。” 購買這類車子的又是些什么人?企業巨頭、外省顯貴、政治人物,但是坐這類車的人很少是自己掏錢買車和養車的。自有公司、事務所、黨派、市政府、中央和省市議院提供給他們。這些特殊人物也決不會體會這些名車的優點和良好性能。因為他們自己不開車,都由司機代勞。他們享受不到開好車的樂趣,但是要的是坐名車的派頭。雷諾公司為了滿足這個派頭研究了40年,終于成功了。
當今手表業風行的自然不是大量生產的塑料電子表,也不是金殼上鑲鉆石的珠寶表,而是旋轉機械表。所以叫旋轉機械表,是在某些名貴表的機芯上再加一組不銹鋼組件,其重量僅比半克多一點。
一只塑料電子表值300法郎,一只機械表值3000法郎,一只旋轉機械表值30萬法郎。這三種表最準的還是300法郎的電子表。價值30萬法郎的旋轉機械表肯定沒有機械表耐用,也不見得更準。1993年,旋轉機械表擁有約5000名狂熱信徒,在他們眼中重要的不是性能而是工藝。世界鐘表迷俱樂部中最多的是意大利人。
他們花這樣的代價圖的是什么?日內瓦鐘表大師佛蘭克?繆勒說:“這是一件死物與一件活物的區別。一只塑料碗和一只利摩日手繪瓷杯的功能不是一樣嗎?但是它們的價格能夠相提并論嗎?”設計制造旋轉機械表的丹尼爾?洛特也說;“一只電子表是有用之物。我的旋轉機械表是無用之物。可是就是有人需要。一幅名畫不是也沒有什么用嗎?”名貴表不像鉆石那么炫耀,但也是社會地位的一種象征,但它是含蓄的,私下的。只有在行家之間才有體驗。不像畢加索的畫,法拉利的車,人人皆知。很少有人聽到鐘表大帥名匠勒蓋、派泰克?菲力浦和康斯坦丁的名字時會心頭一震。名貴表的愛好者、收藏家往往是上了歲數的人。相當有文化。眼光掃過對方的手腕,相互會意地一笑。幾十萬法郎買的就是這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