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家琺瑯工藝
為彰顯精湛卓越的琺瑯與雕刻工藝,位于瑞士汝山谷的積家大工坊以Reverso翻轉系列腕表的可翻轉表殼為原型,傾力呈現工匠大師們非凡的創意杰作。腕表的表殼正面手工雕刻著精致的扭索飾紋,并以半透明的大明火琺瑯覆蓋,與表盤背面達成和諧一致的裝飾。表殼背面則以精湛的琺瑯微繪工藝體現經典的畫作風格:法國點彩畫派、中國水墨畫以及日本浮世繪。為呈現這三種從未應用于積家的琺瑯微繪工藝,品牌精挑細選三位最能體現各繪畫風格的大師之作,這三位繪畫大師分別為法國畫家喬治·修拉(Georges Seurat)、中國畫家徐悲鴻和日本畫家葛飾北齋(Katsushika Hokusai)。
積家選擇以充滿裝飾藝術風格的Reverso Tribute Enamel翻轉系列琺瑯腕表展現繪畫大師之作,更專門制作了可供進行琺瑯微繪裝飾的白金表殼。
這三款腕表各限量推出8枚,于積家精品店獨家發售。
Reverso Tribute Enamel
Georges Seurat, A Sunday Afternoon on the Island of La Grande Jatte
翻轉系列琺瑯腕表 – 喬治·修拉《大碗島的星期天下午》
為將精美絕倫的裝飾展示于腕表的正面,積家的扭索飾紋工藝大師運用擁有百年歷史的古老車床,而操作車床需要掌握極為精密復雜的技術。表盤的扭索飾紋由細小的菱形圖案組成,在深綠色的半透明琺瑯下呈現出令人贊嘆的立體感。為了讓此色調與表盤背面的琺瑯微繪畫作完美呼應,工匠需要花費數小時進行研究。
如果說表盤的正面為工藝杰作,那么將表盤翻轉后,隱藏于表盤背面的琺瑯微繪則更加心馳神往,堪稱藝術臻品。
創作于1884年至1886年間的《大碗島的星期天下午》(A Sunday Afternoon on the Island of La Grande Jatte)出自著名畫家喬治·修拉(1859-1891年)之手,這幅優美動人的畫作可謂點彩畫派的典范之作。修拉是法國新印象畫派畫家,在19世紀畫壇中一枝獨秀。原作為油畫,高2米,寬3米,他花了兩年時間,前后繪制了60 多幅草圖方才完成定稿。畫作描繪了巴黎近郊塞納-馬恩省河畔的優美景致,這里是巴黎居民感受愜意大自然與嬉水游玩的絕佳之地。點彩畫摒棄了傳統的色彩涂抹方式,而是透過微小的不同色點并列構成畫面,并由觀賞者的眼睛自然將這些色彩“混合”為一。
為制作此琺瑯微繪作品,積家珍稀工藝(Métiers Rares®)工作坊的琺瑯工藝大師必須克服多項挑戰。首先,必須將超過3米寬的原作等比例縮小并臨摹于面積僅3平方厘米的表盤中。此外,琺瑯工藝大師還需采用其獨創的點彩技巧展現微繪效果。例如:他設計并制作一支非常纖細而又極為堅硬的畫筆為工具,在繪制微縮畫的過程中還必須時常更換。以琺瑯工藝展現點彩畫,過程極為繁復。完成琺瑯微繪后,還必須疊加覆蓋數層琺瑯以作保護,稍有疏忽,便可能令畫作的色彩濃淡出現偏差。因此,在制作琺瑯微繪時,需采用比原作顏色更為深沉的色調,以獲得理想的效果,因此需要更加漫長的嘗試與摸索。
完成此作品共需超過70小時,其中還不包括初期為獲得完美色調而進行數小時的研究時間。
Reverso Tribute Enamel
Inspired by a painting by Xu Beihong
翻轉系列琺瑯腕表 – 靈感源自徐悲鴻之畫作
積家大工坊希望借此作品完美詮釋出中國水墨畫的獨特神韻與磅礴氣勢。
腕表的表盤飾有長線條組成的幾何圖案扭索飾紋,精巧別致,再以帶乳白光澤的象牙色琺瑯覆蓋,呈現猶如珍珠母貝般的柔和效果。
徐悲鴻(1895-1953年)是20世紀中國聲名顯赫的畫家,他以擅長中國畫、油畫、素描、粉彩畫和書法而著稱。在中國,他的駿馬畫作備受追捧。原作《春山十駿圖》在超過5米長的畫卷上生動展現了中國山水景致中十匹姿態各異的駿馬。琺瑯工藝大師從這幅畫作中的兩匹駿馬中汲取靈感,設計此腕表的琺瑯微繪。
這款腕表的制作過程中亦有不少挑戰。如何在多重琺瑯保護層下再現筆觸走向,以及水墨的流暢與輕靈感,同時保留原作的神韻與氣勢,這實屬一大挑戰。因此,工藝大師經過多小時的研究才找到合適的筆觸,以展現駿馬的活力和動感。另一項挑戰為描繪駿馬的微小細節,如飛揚的鬃毛等。值得注意的是,對于素來擅長以繽紛色彩創作的琺瑯工藝大師而言,只運用黑、 白色調創作單色的琺瑯微繪作品,可謂是一項最大的挑戰。
最終完成的微繪畫作成功捕捉到了駿馬奔騰的氣勢與充滿活力的姿態,同時也見證了積家大工坊琺瑯工藝大師的非凡才華。
Reverso Tribute Enamel
Katsushika Hokusai, The Great Wave off Kanagawa
翻轉系列琺瑯腕表 – 葛飾北齋《神奈川沖浪里》
積家以此作品彰顯日本浮世繪藝術,而葛飾北齋正是最具代表性的杰出畫家。
表盤正面的扭索飾紋呈小巧精致的波浪形,與背面的畫作完美呼應。表盤以一層深藍色的半透明琺瑯覆蓋,其藍色象征《神奈川沖浪里》畫作中的大海。
葛飾北齋(1760-1849年)是一位日本浮世繪名家,以在木板上繪制的《富岳三十六景》系列作品而著稱。此系列作品之所以成為極具代表性的經典之作,是因為它首次將源自西方繪畫的透視理念融入日本傳統繪畫主題當中。《神奈川沖浪里》是《富岳三十六景》系列作品之一, 使葛飾北齋聞名日本并享譽世界。積家琺瑯工藝大師由此畫作中汲取靈感,并裝飾于這款Reverso Tribute Enamel翻轉系列琺瑯腕表的背面表盤。
以精湛的技巧刻畫作品繁復的細節往往是一大挑戰,在表殼背面以平滑無痕的筆觸再現湛藍如洗的天空絕非易事。此外,工藝大師還需要考慮畫作的完美色調,以至構成波濤起伏與浪花飛沫的微小細節元素。因此,制作這款腕表時既要呈現與點彩畫媲比的精巧細節,亦需要運用一氣 呵成的筆觸。
積家大工坊的典范杰作Reverso翻轉系列腕表可謂是最理想“畫布”,其可翻轉的表盤可供工藝大師進行裝飾,并通過琺瑯微繪再現名家的畫作。Reverso Tribute Enamel翻轉系列琺瑯腕表與1931年推出的首款Reverso翻轉系列腕表一脈相承,均采用裝飾藝術風格,設有刻面鑲貼時標及太子妃式指針,其設計別具特色和個性,與精湛卓越的手工藝術相得益彰。
這三款全新積家時計作品細膩典雅,見證著匯聚于珍稀工藝(Métiers Rares®)工作坊難能可貴的精湛工藝,象征著積家大工坊不斷創新與鼓舞藝術文化世界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