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世博會期間,“黑皮玉大展”將在上海舉行。為此,記者采訪了黑皮玉藏家張一平先生,走入他的“黑皮玉”中展示的神秘的遠古世界。
藏家與藏物的相互選擇和找尋,才促成了收藏的種種奇緣,而張一平先生就幸運地找到了自己的珍愛。在他的家里,藏著許多樸拙而又充滿靈性的黑色雕件——黑皮玉。所謂黑皮玉,就是外有黑色斑駁的表層,而內質卻是溫潤光潔的玉,其工藝特征及造型與紅山玉器頗為相似,可能與紅山文化同期甚至更早。因為時代久遠,其散發出遠古時代撲朔迷離的神秘氣息。
這些遠古的珍稀之物,怎么獨獨“跑”到他家里來?用他的收藏感悟,就是一個“緣”字。
張一平舉起一塊勾云形玉佩,侃侃而談:板狀成形,呈勾云狀,中心卷勾有單有雙,其間有單或雙鏤空,面上磨有與造型輪廓走向一致的瓦溝紋。這種造型抽象而奇特的玉佩,形制繁多,表現力強,雕工精美,左右兩側對稱,凸起與凹陷皆呈現出平衡的藝術感。勾云佩是一種記述,還是一種表達?是對現實的夸張,還是對未來的想象?藝術展開了超越時空的對話。
張一平常常會整天與這些祖先的遺物“對話”,仔細鉆研這些跟黑皮玉相關的歷史和文化,祈望以更多角度去解讀和走近自己的“心愛”。
據張一平介紹,這一時期人們對神靈的崇拜主要分為三個方面:自然圖騰崇拜、祖先圖騰崇拜和生殖圖騰崇拜,而黑皮玉高貴的質地與樸拙的氣息,可以成為這三種崇拜的載體。
在黑皮玉器中,最多的則是鳥形玉和獸形玉,常見的有玉鳥、玉蟬、玉龜及各種不同動作形態的玉獸,屬于自然圖騰崇拜。每一件都不是刻板的復制,想象夸張,似有神力。黑皮玉中的鳥類,多呈飛翔狀,可以“通天”。一件黑皮玉鳥,體態輕盈,翅膀舒展,線條圓潤,既有禽鳥的靈動,又有神像的莊嚴,既有古樸之美,又有異常強烈的現代感。
祖先圖騰崇拜是一種以祖先亡靈為崇拜對象的宗教形式。張一平指著人面和獸面人物造型的玉器介紹,這些人物形玉器大多頭部生角,雙臂交于胸前,雙腿彎曲呈倚蹲狀。這類造型的玉器常被稱為“太陽神”。從玉器造型的基本特征來看,極有可能是因為原始先民相信他們的祖先是由某種動物演化而來。而頭生雙角的牛,其特征與神族極為相似。角立于頭頂,既象征著至高無上,又寓意著與天對話、與神靈溝通。
另一種生殖圖騰崇拜,是對生命繁衍的強調與歌頌,是黑皮玉雕重要主題之一。除一些較為直觀表現男性與女性的生殖器外,它大多以動、植物或幾何形狀出現。這些造型奇特、寓意深刻、具象或抽象的玉器,皆以不同方式直觀或隱喻地展示著男性與女性的生理特征,解釋著生殖繁衍的神秘。張一平收藏的一座女性雕像,頭頂小龍,手捧雙乳,身體微曲,面目安詳,似在虔誠禱告。雕像豐滿健碩,周身散發著母性之光彩,塑造出一個處于哺乳期的婦女形象。有些玉雕中,人像的性別特征會被無限夸大,而這種夸張和宣揚,無疑是對人類本性最為純凈而神圣的一種表達。
從張一平的黑皮玉藏品來看,玉器雕刻手法極為豐富多樣,既有圓雕,又可見似有還無的浮雕,而每一種雕刻皆形神兼備,古樸蒼勁。“這是遠古時代人類的創造力、想像力、藝術表現力以及手工技藝的完美結合。”張一平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