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張一平的書房,時空瞬間穿梭千年——那些不知名的雕件看似樸拙又充滿靈性,形式抽象卻驚人地規整。它們或是人像,或是動物,或是用具……或者,只是說不出名字也猜不透用途的鏤空薄片。這些物件身上有著歲月流逝的痕跡:灰白色或黑灰色的表層透著年華久遠的沉靜,細看去,表皮磨損之處又隱隱露出油潤的漆黑。
“這只是表層,” 張一平將其中的一件碗狀物對準燈光,于是黑色的外殼下透出玉的溫潤質地,“內里是玉質,因而叫做‘黑皮玉’。這種玉雕的工藝特征及造型與紅山玉器頗為相似,有可能與紅山文化同期出現甚至更早。”
黑皮玉
張一平介紹黑皮玉
據張一平介紹,黑皮玉雕依造型和題材,可分為仿生類和抽象類。仿生類源自對自然界中動物與人物的模仿,雖名為“仿生”,但每一件都不是刻板的描繪,而是借助著夸張的想象,賦予其神化了的力量。黑皮玉中的人像,頭頂常頂著一條“C”形龍,或是一只禽鳥——據說這是為了無限接近上天。在那個刀耕火種的年代,溝通的形式直白而簡單:人們相信只要頭頂“通天之物”,具備飛行能力的使者就能將希冀傳遞給上天。
對于遠古時期的人類來說,靈魂應當“通天”,美好之物自然也要奉送給上天。張一平收藏的一座女性雕像,頭頂小龍,手捧雙乳,身體微曲,面目安詳,似在虔誠禱告。雕像豐滿健碩,周身散發著母性之光彩,塑造出一個處于哺乳期的婦女形象——她將人類繁衍的旺盛生命力極力展現給神,似在安靜等候神靈頷首贊許,進而庇佑子孫,福澤眾生。
對生命繁衍的強調與歌頌,是黑皮玉雕的重要主題之一。玉雕中人像的性別特征會被無限夸大,而這種夸張和宣揚,無疑是對人類本性最為純凈而神圣的一種表達。這是特定時期的特殊闡釋,它坦述心境,樸素自然,于今日已然不可復制。同樣,黑皮玉雕中的動物雕像造型簡單,線條明快,也常常隱含特定的含義:玉龜寓意長壽,玉蟬暗示繁殖,玉鳥寄托了通達天地的希望……
相對于仿生類可解讀的內涵,抽象類的黑皮玉雕則充滿了神秘色彩,其中最為典型的當屬勾云形玉佩。玉佩以板狀成形,整體呈勾云狀,中心卷勾有單有雙,其間有單或雙鏤空,面上磨有與造型輪廓走向一致的瓦溝紋。這種造型抽象而奇特的玉佩,形制繁多,表現力強,雕工精美到令人瞠目的地步:左右兩側極為對稱,凸起與凹陷皆呈現出平衡的藝術感。
勾云佩是一種記述,還是一種表達?是對現實的夸張,還是對未來的想象?它形狀似云,或許是宗教中對自然力量的崇拜;它氣韻像鷹,也許寄托了人類對于飛翔的渴望;它出土時擺放于人的胸前,或者意在祈望逝者踏云而行,去往永生。
“黑皮玉器反映了原始宗教意識,發散出關于遠古文化的大量信息,但是又異常神秘,難以破解。”張一平這樣說。從他的黑皮玉藏品來看,玉器的雕刻手法極為豐富多樣,既有圓雕、浮雕,又可見似有還無的浮雕,而每一種雕刻皆形神兼備,古樸蒼勁。“這是遠古時代人類的創造力、想象力、藝術表現力以及手工技藝的完美結合。一個藝術與工藝如此成熟發達的時代,其人類文明到底會達到怎樣的程度?數千年前存在的到底是怎樣一個社會?也許高度發達到令人難以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