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孝誠展示他的作品《The Mask》(面具)
昆明理工大學兩學子的期末作業獲得中國珠寶首飾設計大賽三等獎,填補了云南在該項賽事上的空白
當拿著自己的期末考試作業去參加第六屆中國珠寶首飾設計大獎賽時,昆明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的大四學生陳孝誠和李遠并沒有想過能拿獎。畢竟,這是一場中國、日本、韓國、美國等國的頂尖設計師都在角逐的比賽。
但是,在共計2800余份設計圖稿中,他們的作品脫穎而出。在經過一系列嚴格審評后,2800余份設計圖稿中僅有68件入圍,而他們的作品依然名列其中。今年初,比賽結果出爐,陳孝誠和李遠獲得三等獎, 一舉填補了云南在該項賽事上的空白。
昨天,本報記者采訪了陳孝誠和他的指導老師趙旭剛,但未能聯系到正在忙于實習的李遠。
趙老師回憶,去年6月,他得知第六屆中國珠寶首飾設計“昭儀杯”大獎賽正在征稿。于是,在那學期最后一次上課時,他通知學生:“本學期的期末考試,就以此次大獎賽作為模本,希望同學們拿出真本事來。”
全班43名同學立刻行動起來。一周后,43件作品擺在了趙旭剛面前。
搬開教室里的課桌,趙旭剛把全班同學的作品全擺在地上,開始評分。最終,陳孝誠的作品《The Mask》(面具)被擺在了其他作品的前面。趙旭剛說,從教多年來,每次評選作品時,他都會當著全班同學的面,選出自己最欣賞的作品,然后讓同學一起來評價。
“這次,我一眼就看中了陳孝誠的這件作品,立意新穎,極具格調。我很喜歡。”趙旭剛給陳孝誠的作品《The Mask》評了94分,全班最高分。
作品寄出2個月后,喜訊傳來,全班43名同學2人入圍,其中就有陳孝誠的《The Mask》。
在這次由中國珠寶玉石首飾行業協會和國土資源部珠寶玉石首飾管理中心主辦的第六屆中國珠寶首飾設計大獎賽上,大賽組委會從全部2800余份設計圖稿中遴選出了68件入圍作品,其中,除了陳孝誠的《The Mask》,還有其同班同學李遠的《燕雁》。
在參賽時,陳孝誠是這樣說明自己作品的《The Mask》——每個人的內心,都有善有惡,有光明面,也有黑暗面,心中住著天使的同時,魔鬼亦存在著。所以,純粹的好人或壞人,是不存在的,只能說,由好壞所占的比例大小來決定罷了。而實際上,人們為了掩飾內心的各種情緒,心情好或壞,高興或悲傷,喜歡或討厭,自然就學會了戴面具,笑已不代表真正的歡樂,哭亦不能認為是確切的難過。于是就一天一天地虛偽了,離不開面具了,也漸漸迷失了自我……
今年1月,喜訊再次傳來,《The Mask》獲三等獎獎項。大賽組委會邀請陳孝誠赴京領獎。頒獎現場,國內外珠寶界的頂級專家學者匯聚一堂,模特展示了用陳孝誠的設計圖做出的成品——鉑金打造,重130余克,造價7萬元。
端詳著自己的獲獎作品,陳孝誠說,設計這個首飾,目的就是提醒自己,不要迷失自我,忘了自己的目標和追求。“雖然人人都擺脫不了‘面具’,但是要讓天使出現的時間占大部分,笑看沉浮。”
“想必組委會也是被陳孝誠所設計的該首飾的初衷所打動。”談起此次獲獎,趙旭剛說,這起碼證明了我們云南人的珠寶設計理念已開始在珠寶玉石設計領域得到珠寶界廣大同仁的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