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和田玉收藏的持續升溫,其市場價格屢創新高,這令不少愛玉者望而生嘆。如此一來,與和田玉物理特征或化學性質相似、相近的玉石在國內市場上陸續露面就是理所當然的事兒了。
這樣的玉石有白玉,也有青白玉、青玉等,它們有的來自中國,如青海、遼寧;有的來自海外,如俄羅斯、韓國。這些洋玉或國產玉都源自透閃石家族,都產自鎂質碳酸巖中。這里我們就挑選活躍于中國市場上的幾大玉種,參考中外玉石專家的研究成果,重點介紹一下其中白玉的秉性,并提出一些問題與讀者共同探討。
昆侖玉:聲名鵲起的國產白玉
根據國際知名玉學者王春云博士1996年在《玉友學刊》上發表的《中國的玉》(Jade in China)一文及其最近十多年的研究,我們知道:與和田玉屬于同一成因的透閃石玉礦,在中國內地至少有八個之多,而目前聲名最為顯赫的就是青海的納赤臺地區,這里出產享譽國內外的昆侖玉。
昆侖玉最初被業界稱為“青海玉”,是上個世紀90年代初期在青海省的格爾木西南的納赤臺地區發現的,目前已形成商業規模的開采勢頭。由于是新開發的品種,剛起步時還未能被市場所接收,所以在稱“青海玉”時期,它的市場地位并不高。但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時,青海玉高調出鏡,有了個響亮的名頭——昆侖玉,這讓業界刮目相看,其身價也日益攀升。
昆侖玉與和田玉同產于昆侖山脈,地質產狀、成分、結構、密度、硬度等物理性質與和田玉極其相似,只是目前沒有發現籽料(和田玉或俄料均已發現籽料),然而沒有發現并不意味著沒有。盡管如此,挑剔的收藏界還是分辨出了昆侖玉與和田玉之間的一些區別,譬如昆侖玉質地比和田玉稍粗,質感不如和田玉細膩,缺少和田玉的凝重感,顏色也稍顯不正,等——這些說法都有道理。
鑒定:青海白玉總的特點是“水、灰、透”,其透明度比新疆白玉高,用它加工的成品有半透明的感覺,有的青海白玉內部還有白色透明的“筋”,而且水線比較多。一般來說,青海白玉佩件貼身盤玩后,很難達到新疆白玉所特有的滋潤、糯柔的感覺,顯得“粗”、“澀”、“粳”。
懷俄明玉:頗受中國翡翠大王鐘愛
美國懷俄明州產白玉,也產淺綠色的軟玉。這種玉石被當地的牛仔于上個世紀初(1908年~1909年)最早發現并販賣到加州,但最早的科學發現是在1936年。日本發動華北戰爭之前,一塊重達955磅的軟玉被賣到了上海進行加工。
說起懷俄明州所產的軟玉,還與中國翡翠大王——馳名世界的翡翠大寶塔的主人張文棣有關系。1939年,張文棣參加完舊金山金門世界博覽會后,因為太平洋(16.90,0.19,1.14%)戰爭爆發而被迫滯留美國。一向愛玉的他聽到懷俄明州產玉,立刻玩起這種軟玉來,把一塊重達3600磅的巨大玉石放在了洛杉磯寓所的院子里。張文棣最后將這塊玉捐贈給了位于加州斯多克頓的圣喬奎先驅博物館,以補償該博物館保管他的翡翠大寶塔散裝件的費用。
鑒定:懷俄明玉主要呈現白色、灰色、黃色和帶黃色調的淺綠色,還有收藏界特別鐘愛的黑色和深橄欖綠色及呈現貓眼光學效果的品種,經常有由磁鐵礦、白色透閃石晶體、玫瑰色錳黝簾石、石英包裹體所構成的特征性色斑出現。
俄料:明清時或已進入中國內地
俄羅斯白玉在中國俗稱“白玉俄料”,自上個世紀90年代成規模進入中國市場后,由于與和田玉是“同胞姐妹”,不僅使藏家懵懂,而且還讓不少玉石專家真假難辨,屢次“打眼”,加上不少造假古玉采用這種原料,所以毋庸置疑,這種白玉已經嚴重地沖擊了和田玉市場。俄羅斯還盛產碧玉俄料,且在十八世紀末期至二十世紀初期對俄國工藝美術事業和歷史文化影響深遠,但其開發歷史則遠遠比不上白玉。
俄國考古學家奧克拉尼科夫早在上世紀20年代就發現:貝加爾湖地區的先民在距今4000年前的史前時代就使用了白玉制作的工具和儀禮用具,如玉鑿、玉環和玉護身符等。后來,白玉俄料的歷史被推到了6500年前,甚至8000年前,可見其歷史十分悠久。于是問題出現了:貝加爾湖的白玉究竟產自哪里?又是在什么時候進入中國內地的?這些問題讓不少國內外玉學者感到困惑。
英國收藏家羅伯特·費雷1991年研究認為:可能早至明代或者清代,貝加爾湖的白玉就已經通過貿易方式進入了中國內地——這一結論值得重視,因為如果有證可考,那么“凡是以俄羅斯玉為原料的中國古玉都是假古玉”的說法便值得商榷了。進入上個世紀90年代,貝加爾湖的白玉已是大規模地輸入中國內地了。至于貝加爾湖白玉的具體產地,中文刊物一般認為大多來自俄羅斯布里亞特自治共和國首府烏蘭烏德所屬的達克西姆和巴格達林地區,鄰近貝加爾湖,故有學者將產于該地區的軟玉稱為貝加爾湖地區軟玉,但具體地點不得而知。
1995年,國際玉友協會理事赫伯特·吉斯先生專程考察了礦山,并在2005年的《玉友學刊》中做了詳細介紹。俄羅斯白玉礦山位于西伯利亞十分荒遠的地方,地處貝加爾湖東面的維吉姆山上和山下的幾條河流之中。那里幾乎人跡罕至,十分荒涼,即使最近的村莊離礦山也有80多公里。維吉姆山上和山下的幾條河流,如茨帕、維吉姆、克維克特、格留布、布龍和班布卡河幾乎都產白玉。而貝加爾湖的白玉是俄羅斯科學院西伯利亞分院雅庫茨克地殼研究所的塞克林博士與同事在1975年發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