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治·克魯尼就該是個電影明星。
這個男人相貌英俊、舉止優雅,言辭幽默又不失智慧,還風流倜儻(至今未婚),加上一口溫柔卻男人味十足的嗓音,他簡直就是為大銀幕而生的。
克魯尼常讓人聯想起過去的好萊塢男星。“他抿嘴一笑,神似加里.格蘭特。他還有些上世紀60年代保羅.紐曼的酷勁。”《紐約時報》寫道。他是那種完全可以靠外表和魅力吃飯的演員。
當然,他不是。或者說,不經常是。
去年年底,《泰晤士報》將克魯尼譽為近十年來電影界的代表人物。“這十年里,克魯尼證明自己不只是一位‘大眾情人’式的男演員。”《泰晤士報》寫道,“作為制片人,他幫助了《遠離天堂》、《盲區行者》、《辛瑞那》等一眾獨立影片;作為導演,他奉獻了十年來最智慧的政治片之一《晚安,好運》;作為一名明星,他熱情地推動了達爾富爾地區的人道主義運動。”
不怎么表演的表演
今年,克魯尼有望達到其表演生涯的新高度。
憑借在賈森.雷特曼的《在云端》中的出色表演,克魯尼早早便成為今年奧斯卡最佳男演員的有力競爭者。他飾演的裁員專家瑞恩.賓厄姆,飛往各地替公司解決裁員麻煩。《在云端》給予克魯尼足夠的發揮空間,幾乎每一個場景都有他的影子。
許多媒體認為,《在云端》簡直是為克魯尼量身訂作的“沖奧”作品。他幾乎不需要刻意去“演”,只要展示本色的自我,便足夠讓觀眾信服了。影片中,瑞恩一年有300天在出差,酒店與機場成了他真正的家。現實中的克魯尼,又何嘗不是如此?瑞恩的皮夾里,取代家人相片的,是一張張為商旅人士定制的會員卡。這似乎不像生活,但對瑞恩而言,居無定所才讓適合他。至今未婚的克魯尼,不也頗有瑞恩的瀟灑勁?
像克魯尼這樣的超級明星,往往有其表演上的局限——觀眾似乎更認他本人,而非他演的角色。讓克魯尼演《雨人》里達斯汀.霍夫曼的角色(自閉癥患者),哪怕演得再好,恐怕也沒有觀眾會入戲。《在云端》很好地消解了其中的隔閡,讓克魯尼完美地演了趟自己。
2005年的《辛瑞那》,讓克魯尼第一次獲得了奧斯卡最佳男配角的獎項。當一個像克魯尼這樣幾乎“不怎么表演”的男演員得到奧斯卡認可時,外界總會倍感驚訝,因為學院向來傾向那些表演跨度更大的演員。外表出眾的演員要獲獎,往往需要復出更大的努力。妮可.基德曼裝了假鼻子,查理茲.塞隆增肥扮丑,才得了影后。今年,克魯尼依舊是西裝筆挺的本色表演,不知是否會打破奧斯卡對俊男美女的“歧視”。
事實上,這并非克魯尼第一次沖擊奧斯卡影帝。2008年,《邁克爾.克萊頓》也讓他獲得了當年的影帝提名,雖然最終不敵《血色黑金》的丹尼爾.戴-劉易斯,但他內斂、克制的表演還是得到業界的一致認可。
在《邁克爾.克萊頓》最后一幕,克魯尼飾演的律師在完成一樁持久的官司后,精疲力竭地回家休息。上了出租車,他癱在后座上。“只有此時,你才體會到克魯尼在前兩個小時里處理官司時背負的壓力和強度。”《紐約時報》評論道,“之后,鏡頭給了克魯尼足足兩分鐘的面部特寫。他一動不動,沒有表情,但你能感受到那雙茫然的眼睛流露出的情感重量。你會情不自禁地看著他。這無疑是偉大的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