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適合演大盜
克魯尼有一套自己的模板角色。
在早期的好萊塢,幾乎每一個演員都有固定的模板角色——西部牛仔、紳士、窮人,不一而足。制片公司會故意讓受歡迎的演員,連續接幾個類似的角色,為了最大限度地降低賠本概率。一旦觀眾認可了某類角色,那演員就得演到底,沒有選擇的余地。
與那時相比,如今的明星演員有了更多的自主權。克魯尼在找到最適合自己的角色前,曾做過各種類型的嘗試。表演初期,電視劇《急診室的故事》讓他成了“職場紅人”,當時名氣不大的他又演了好幾個類似的角色;1996年與米歇爾.菲佛主演的《一日鐘情》,證明了他出演浪漫喜劇的能力;1997年的《和平締造者》,克魯尼化身為哈里森.福特式的硬漢,效果卻一般;后來,他甚至還演了蝙蝠俠。不幸的是,《蝙蝠俠與羅賓》淪為該系列中最爛的一部。
1998年,出演了斯蒂芬.索德伯格執導的《戰略高手》后,克魯尼總算找到了他得心應手的角色。在這部介于娛樂商業片與小眾獨立片之間的電影里,克魯尼飾演江洋大盜杰克,打算在金盆洗手前再大干一票。事實證明,克魯尼很適合演這類機智、有魅力卻“英雄難過美人關”的大盜角色。
《戰略高手》在當年的票房和口碑都平平,克魯尼的表演如今看來也過于平庸和程式化,但自那以后,他確實開始向一名超級巨星發展。甚至可以說,此后克魯尼的許多角色,幾乎都是《戰略高手》里杰克的升級或變體。例如1999年《奪金三王》里士兵一角,就是一個“更強悍的杰克”。一系列大盜角色,讓克魯尼逐步名聲大噪。
進入千禧年后,克魯尼與索德伯格連續合作了《十一羅漢》(2001)、《十二羅漢》(2004)和《十三羅漢》(2007)。該系列中盜賊團伙首領丹尼.歐遜一角,可謂是克魯尼最華麗和完美的模板角色。他更冷靜,更沉著,穿得更帥,運氣也更好。
“羅漢”系列讓克魯尼名利雙收,但他沒有局限于自己成功的模板角色。千禧年后,他出演的大盜電影僅此三部。不過,克魯尼在挑選其他角色時非常謹慎,從不超出自己的能力范圍。比如,他從不演非美國人角色,從不演古裝戲,從不夸張搞笑。所以你會發現他在每一部電影中的造型都沒有太大的區別。克魯尼始終在演當下的美國人——這個中年男人工作成功,人緣不錯,卻開始體會到不惑的煩惱。即便是在科恩兄弟的荒誕喜劇《逃獄三王》和《閱后即焚》里,克魯尼的表演也很克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