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元禮金,堅持了10年
金桂(職員)
前兩天,我在樓道里和鄰居小張聊天,說起結婚紅包,她長嘆一聲說:“去年十一長假,我8天里接了4個請帖,其中3個是同事結婚。一個是過去的老同事,兩個是現在的新同事,新老同事同等待遇,每人400元禮金,1200元就出去了,將近三分之一的工資啊,像從肋條上往下割肉。今年春節,又有一個同事結婚,還有辦公室里的老大哥嫁女兒,這一折騰,還不知道要花多少錢呢。我現在是接請帖接得手抽筋,一聽‘紅色罰單’就心跳。”
呵呵,結婚請帖成“紅色罰單”了?小張的話讓我感到慶幸:我們公司的結婚紅包還真沒那么“宰人”。
2000年,我剛到公司上班時,正趕上辦公室的小王結婚,幾個同事每人出100元份子錢,在一家飯店撮了一頓,熱熱鬧鬧的挺氣派。一年以后,他添丁進口,生了個兒子,同事每人50元,他不擺宴席,上班時給大家帶來幾包喜糖,把兒子的照片一顯擺,吉祥話一說,落個上上下下都開心。
沒過一年,主管小湯結婚的消息傳來,頭一個星期,我心里就打鼓,在原單位,一個主管結婚,我們辦公室6個人,每人出300元,湊了1800元的吉利數,那時候,我才掙1000元工資,可把我心疼壞了。如今這家公司財大氣粗,頭兒的禮金,還不得打著滾地往上翻啊?私下里悄悄一問,還是每人100元。張羅的人說:“在咱們公司,誰結婚都是100元,小湯月薪將近7000元,也不指著大家湊禮金翻本,每人100元,上級、下屬都捧場,有這點意思就可以了”。
光陰似箭,一晃十年,奢華之風愈演愈烈。但是,我們這100元禮金的“潛規則”至今未變。前兩天,小吳和小梁前后腳結婚,還是老規矩。說實話,依目前的消費水平,100元的禮金連自己參加宴席的飯錢都不夠,但即便這樣,誰也不愿意禮金水漲船高。100元錢雖不多,但大家出得心平氣和,對方接得心安理得。同事在一起,是茫茫人海中的緣分,講的是和平共處,彼此之間在金錢上保持適當的距離,反而更容易相處。更何況,隨禮是禮尚往來的事,無盡無休,只要一天不退休,一天就消停不了,如果年年水漲船高,吃虧的還是大伙,也包括收禮者個人。
雖說在目前的消費形勢下,百元禮金有點“鶴立雞群”,但它體現了大家的共同心愿。我們相約,一直要讓這種好風氣長期堅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