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工世家——一個文化首飾行業的新品牌,經過在深圳九月珠寶展低調地亮相后,以其驚艷尊貴的古代皇室藝術氣質,迅速吸引了時尚消費者和投資者的目光;其賞心悅目的形象,高貴的絳紅色、精雕細琢的工藝,裝修細節處處傳遞著品牌濃厚的中國文化元素,襯托著展示柜中精美絕倫的首飾和禮品擺件,每一件產品,都透露著皇工世家尊貴的氣質,正是這無與倫與的宮廷絕技“花絲鑲嵌技藝”,創造出皇工世家美侖美奐的東方藝術精品和時尚配飾。
宮廷文化復興歸來
京都絕技 花絲鑲嵌工藝
花絲萬縷織金冠
國家非物質文化協會保護的燕京八絕之一“花絲鑲嵌”,擁有著古老而傳奇的經歷和美絕絕倫的工藝,深得宮廷皇帝貴族的迷戀;
花絲鑲嵌的基礎是花絲。花絲拉制前,要將銀條放在軋條機上反復壓制,直到成為粗細合適的方條狀后,才能開始正式的拉絲。
手工拉絲是幾百年延續下來的傳統,也叫拔絲。拉絲板是專用的拉絲工具,上面由粗到細排列著四五十個不同直徑的眼孔。眼孔一般用合金和鉆石制成,最小的細過發絲。在將粗絲拉細的過程中,必須有大到小依次通過每個眼孔,不能跳過。有時需要經過十幾次拉制才能得到所需的細絲。最初拉制的銀絲表面粗糙,要費很大力氣,經過幾次拉制后才逐漸變得光滑。花絲行業中的女性極少,大概因為拉絲也算是小小的體力活吧。
玉石的大小、形狀、品質各不相同。讀玉要依據玉與生俱來的紋理、色彩、型制,以最少的改動成就最完美的作品。
從拉絲板中拉出來的單根絲表面是光滑的,這在行內被稱為“素絲”。素絲還需要經過一定的加工,搓制成為各種帶花紋的絲才可以使用,“花絲”之名由此而來。最常見的花絲是由兩三根素絲搓成的,這也是最簡單、最基本的樣式。更復雜的還有拱線、竹節絲、螺絲、碼絲、麥穗絲、鳳眼絲、麻花絲、小辮絲等林林總總近20種,分別應用于各類產品的創作。
花絲鑲嵌由于完全由金銀絲制成,所以也被稱為“細金工藝”。由一根根花絲到成為一件完整的花絲鑲嵌作品,要依靠堆、壘、編、織、掐、填、攢、焊八大工藝,而每種工藝細分起來又是千變萬化。單以工序的繁瑣程度而論,花絲鑲嵌在燕京八絕中位居前列。正是由于其用料珍奇,工藝繁復,歷史上一向只是皇家御用之物。
妙手鑲嵌有乾坤
如果說花絲鑲嵌的精髓在花絲,那么后期的鑲嵌則可以起到畫龍點晴的妙用。
最常見的鑲嵌方式是包邊兒鑲,也叫包口鑲。石碗的制作,行話叫“圈石碗”是重頭戲。先要將銅片壓制成合適的厚度,而這個度全由師傅們憑著經驗掌握。把壓好的銅片剪成條狀,用來隈成碗邊兒。每塊石料的形狀都不一樣,所以與之對應的石碗形狀也各不相同。
碗沿兒和碗底兒是焊在一起的,然后再焊到作品上。嵌石料倒不是很難。把石料放進石碗里,然后用力將石碗的邊緣向中間按壓,固定住石料就可以了。行話叫“扣邊兒”。這時候就看出石碗的重要了,大了進不去,小了嵌不牢。有經驗的工人制成的石碗,會恰到好處地把石料包住。
包邊兒鑲通常用于普通石料,象鉆石、紅寶石等小巧珍貴的石料如果裝進石碗會損失原有的魅力,這時就需要傳統的鏟釘兒鑲了。
鏟釘兒鑲是將石料直接嵌在作品上,所以需要打眼兒。先要根據寶石的大小挑選鉆頭。不過,畢竟沒有和石料大小完全一致的鉆頭,所以,在打眼后還要用銑刀進行最后的修補。
花絲為骨,鑲嵌作飾。花絲與鑲嵌相得益彰,共同演繹著燕京八絕的精妙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