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寶投資不可不知
1.有多少財投資多少寶
俗話說“有多大能力辦多大事”,珠寶首飾的投資也遵循這個道理,應在個人及家庭資金比較寬裕的情況下方可進行,一般占到投資比例總額的10%~20%即可,同時還要從個人的經濟狀況出發,合理選擇投資對象。一般寶玉石投資的資本彈性空間很大,數千元至數萬元都有可能盈利。
2.先有興趣再談盈利
雖然珠寶投資目的在于盈利,但也不可急于求成,要以對珠寶首飾真正喜歡或是興趣所在為前提投資,才能避免大起大落對個人心理上的沖擊。一般情況下,珠寶首飾的投資長久以來其回報率一直呈穩定增長趨勢,但其本身特性及市場的需求特點決定了投資珠寶首飾不可能立刻就有回報,需要時間,以鉆石為例,要想獲得較好的收益,一般珠寶都得收藏3年以上,會有約50%的增值,甚至一倍。翡翠、紅寶石等貴重寶玉石增值速度較鉆石為快,但也需持有至少1至2年。
3.選投資對象遵循3大原則
珠寶的品種很多,但真正具有收藏與投資價值的不過十幾種,而且在不同時間、地區、市場的投資還會出現變化。但有三大原則要遵守:第一,應看需求是否旺盛;第二,看資源供給是否日益稀少;第三,則是變現能力是否容易。
4.珠寶放得住,帶得走,是個“全球通”
“放得住”是指珠寶保存起來會比書畫容易,“帶得走”就是指珠寶體積一般較小,攜帶方便,而且珠寶也算“全球通”。在澳門賭場旁邊有一大排的典當鋪,主要收三樣東西:黃金、珠寶、名表。而這三樣都有一個共同點:具有國際流通性,手續相對比較簡單,而且利潤高,鉆石一般行情六到八折,名表一般也是六到八折,黃金典當的比率更高。不僅如此,在國外還有專業鉆石銀行,會以高折扣來收購鉆石。但在國內將珠寶變現的渠道就相對較少,除了拍賣行和典當行外,偶爾還會有一些商家回購賣出的珠寶,但價格有時不太穩定。
5.除非古董,否則“名人戴過”也不一定就值錢
珠寶有科學的鑒定方法和鑒定儀器,相比書畫鑒定更具有不可否認的科學性,因此,影響珠寶價值的“名人”因素少,不管是誰戴過,它只認材料本身資源價值,該值多少錢就值多少錢,不因人而異。名人戴過的,例如慈禧太后戴過的珠寶拿出去拍賣能得高價是因為大家都當那是古董看待了,而其他的“名人”恐怕對珠寶的升值就不具備任何影響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