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色差一等,價差十倍
對于高檔的翡翠來說,價差十倍恐怕還不止。例如:一粒50萬元的翡翠戒面與一粒500萬元的翡翠戒面,翡翠質量、樣式、大小、種水、瑕疵評估都是一等一的,無可挑剔,但二者之間的價格差別關鍵在于綠色上的高低,色在這里的評估價值是非常高的。至于如何認識和區分翡翠綠色的各種差別,這是收藏者需要重點學習的內容,至少也要見過和經歷過才有可能做出判斷。
5、多看少買
對于選購翡翠來說,“多看”既是一個選擇的過程,也是一個進行比較的過程,同時也是一個積累和驗證經驗的過程,“多看”是“買”的前提。這句話還有另一個意思,那就是“少買”不是不買,不買經驗從哪里來?只是你要“看”好了再買。
6、龍到處有水
所謂“龍”,其實是指翡翠中的綠色。也就是說,在通常情況下,無論在質地的粗細程度或者透明程度上,有綠色的部位比沒有綠色的部位(地子)都要好一些。圈內常用這句話解釋同一塊翡翠上面所存在的質地差異。
7、無綹不遮花
《禮記》云:“大圭不琢,美其質也。”事實也是如此,高檔的翡翠綠色通常也都是以“素”身的形式來表現其自然本質的。例如舊貨中的扳指、翎管之類都屬于“素活”。如果雕有花紋圖案,其美麗的花紋之下必有蹺蹊。故而業內流傳有“無綹不遮花”的說法。現代的翡翠制品中同樣如此。因此提醒收藏者不要被看似細致繁瑣的雕工所迷惑,要透過現象看本質。
8、冷眼觀熗綠
所謂“熗綠”乃是指一種加色的“假翡翠”,這是一種老掉牙的伎倆。時下的做假手段有“沖涼”、“洗澡”和“鍍膜”等。當然任何作假或許得逞于一時,而不會永遠不露馬腳的。以前的格言是對行內人說的,它的目的是提醒人們要重視“第一眼”的感覺,不要放過任何疑點。因此,對于收藏者來說,當他面對一件翡翠,不妨多一些“冷眼”,不要一見顏色漂亮就忘乎所以,你越“冷”,你的評估可能也就越準確。如果缺乏足夠的經驗,一定要到信譽好、有質量保證的店里去選購、多看看翡翠。
9、外行看色 內行看種
“種”是衡量翡翠質量優劣的一種說法,指玉質的粗細、透明度強弱,上品為老,次者為新,老“種”工后色調更好。新手大多會去挑選有顏色的翡翠,而有了經驗的收藏者相翡翠則是在“種”好的條件下再注意綠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