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珠寶精品導購互動平臺 投稿
原料稀缺帶動收藏價值提升
不久前,北京料器被列入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劉星介紹,目前國內從事料器生產的人非常少。在北京,除了他的母親——國家級“非遺”傳承人、民間工藝美術大師、中國高級工藝美術師邢蘭香帶著他們兄弟二人堅守著陣地外,真正進行著精品料器制作的已經很難找了。即使邢蘭香帶過的徒弟中,也有不少人離開了這一行當。
劉星說,目前料器最大的難題是原料稀缺。因為過去料器的配料、化料和制作是幾個不同的門類,藝人們彼此之間并不了解對方的工藝。隨著老藝人的逐漸凋零,許多獨特的配方失傳,比如老藝人陳德海曾用料器材料仿制“唐三彩”、“青銅器”等文物,用料配方及加工工藝現不為人知。目前市面上仍然從事料器生產的藝人中,大多使用的都不是精品材料,制作又相對簡單,因此價格往往很低。而有些老藝人手頭還有多年前沒用完的存料,現今就成為寶貝。
劉星說,目前市面上有些料器制品幾十元就可以買到,作為紀念品玩玩可以,卻沒有收藏價值。料器的收藏與其他藝術品種一樣,要以精品為主。除了極少見到的古代料器,當代料器一是要看是哪些藝人的作品,二是要看這件作品是否具有很高的藝術性。不過隨著料器收藏漸漸興起,加之好材料越來越少。料器名藝人開始“惜售”,要淘到精品料器,也是越來越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