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珠寶精品導購互動平臺 投稿
導語:面對令人垂涎的利潤空間,如何把非物質文化遺產商業化,這是魯繡、藏毯、蘇繡、南京云錦、苗族蠟染等商家頭痛的問題。
一雙制作精美的繡花鞋網絡售價為100美元至300美元不等
楊兆華有一雙精美且不忍下腳的鞋子。
這雙鞋,由甘肅民間藝人手工刺繡而成,鞋面上盤著一對靈動的龍鳳。這雙鞋,在英國的網絡上售價300美金。
而這并不是熱銷的唯一產品。一對中國手工刺繡的杯墊,同樣在講究茶文化的英國供不應求。這款售價高達100美金,被當作藝術品的商品,最初的創意正取材于西北民間鞋樣。
“想想看我們西北省份的人均產值,再看看這樣一款產品的終端售價,怎么不讓人心動?”楊兆華說,“何況,在英國,我們制作的刺繡產品是被當作藝術品來對待的!
從今年年初,貿促會家紡分會副會長楊兆華就開始琢磨,怎么能把紡織業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商業化。8月25日,在他的努力下,南京云錦、蘭印花布土家織錦、苗族蠟染、魯繡、藏毯、蘇繡等紡織業非物質文化遺產,一齊亮相中國國際家紡展。但在他看來,這只是“非遺”商品化的第一步。
根據紡織工業協會權威數據,今年上半年,家紡行業出口;較上年同期增幅回落了近30個百分點。
而同樣,行業兩極分化現象越來越突出。三分之二的企業銷售收入下降0.3%,利潤總額下降114.56%,這部分企業平均利潤率為-0.14%。
為何在這個節點上引入“非遺”商品化的探討?
“紡織業遇到的問題,絕不僅僅是出口下降的問題,我們已經到了結構必須調整的時候了!睏钫兹A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說,“除了渠道改革,我們必須努力提煉出傳統文化中的精髓,提升設計,朝著高端產品線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