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分復雜的岫巖玉
岫巖玉物質成分復雜,物理性質、工藝美術特征等亦多有差別,因而它不是一個單一的玉種。
岫巖玉共分兩大系列:一是蛇紋石玉系列,二是透閃玉系列。兩大系列各種類型的玉都是五彩繽紛,晶瑩璀璨,光澤油亮。蛇紋石玉主要產于哈達碑鎮瓦溝,這里建有全國最大的玉石礦。近幾年,又在大房身鄉、三家子鎮發現蛇紋石玉,現已開采。透閃石玉產于偏嶺鎮細玉溝,透閃石玉又分為兩個類型,一是老玉,也叫細玉,產于細玉溝原生礦床;二是河磨玉,也叫“石包玉”,產于細玉溝外白沙河中及其流域的泥沙中。
其實,河磨玉也出自細玉溝的老玉。其形成原因是老玉礦裸露地表部分經風化破碎成塊,被山洪沖到溝外白沙河里,和河卵石一起滾動,磨成卵石狀。大小不一,大的幾十噸,小的十幾公斤。每塊河磨玉都有一層紫褐色的表皮二、三厘米厚,內含鮮艷細膩玉質。極個別的沒有形成表皮,被當地群眾稱做“露肉”。岫巖透閃石玉,即老玉、河磨玉,與新疆的和田玉同質。硬度為摩氏6.36—6.46。
2001年7月,北京大學地質系教授王時麒等來岫巖對岫巖玉進行科考時,發現了透閃石極品岫巖白玉,其玉質與新疆和田“羊脂白”等同,堪稱岫巖“羊脂白”。這一重大發現,為岫巖玉樹起一個里程碑,把岫巖玉提升為國內玉類最高品位。
蛇紋石玉和老玉都是從地下原生礦床開采。河磨玉,則從河水中撈取,或從白沙河兩岸的泥沙中采取。每年洪水過后,采玉工們便到白沙河里憑感覺撈取河磨玉。平時從岸邊的泥沙中也可偶得。有的農民在院里打井發現河磨玉,也有的挖菜窖挖出河磨玉。
岫巖玉的顏色有深綠、綠、淺綠、黃綠、灰綠、黃褐、棕褐、暗紅、蠟黃、白、黃白、綠白、灰白、黑等色。如此豐富顏色的存在,常使岫巖玉有極其美麗的“巧色”。顏色的深淺與鐵含量的多少有關,含鐵多時一般色深,反之則色淺。玉石還有強烈的蠟狀光澤、玻璃光澤,有的顯油脂光澤;微透明至半透明,少數秀明。其透明度與礦物成分和化學成分有關。
當岫巖玉全部由蛇紋石組成時,其透明度高。如果其中有雜質含量達5%-10%,則透明度差。當岫巖玉中鐵、鎂含量高時,其透明度往往較差;反之則透明度會增高。折射率1.49-1.57。硬度為4.8-5.5,密度為2.45-2.48克/厘米3。
研究表明,其硬度與它本身的結構有關,平行纖維的切面比垂直纖維的切面硬度大。例如,其中的蛇紋石玉平行纖維方向的硬度為5.82,垂直纖維方向為5.61;綠泥石玉平行纖維方向的硬度為2.91,垂直纖維方向的為2.86,等等。不僅如此,岫巖玉的硬度還與其化學成分有關,如鐵的含量愈大、鎂的含量愈小,其硬度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