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尚業的并購風潮
今年Prada品牌的利潤率已經下降了22%,銷售額相對保持不變。但是到目前為止,作為私人集團的Prada還沒有面臨任何兼并和收購行動。Prada的CEO Patrizio Bertelli說用中長期的眼光在困難的市場條件下做企業是一個“企業家的任務”,集團的業務模式需要長期磨合。
正如歷峰集團的Rupert先生上月初所說的:“任何我們希望購買的公司都是非賣品。”這家總部設在瑞士的珠寶和時裝集團本月份報告顯示,截止到今年3月底,公司凈利潤已下降31%,為10.8億歐元。
并購投資銀行Michel Dyens公司的高級常務董事Karen Walker認為,奢侈品企業特別是那些最夢寐以求的奢侈品企業大多是家族企業,這種企業往往沒有興趣出售股份。而且由于價格的持續下跌,現在也并非出售的好時機。
私人控股公司,如Hermes和Chanel也明確表示,他們不想出售股份,從財務角度來看也不需要出售。在意大利,奢侈品行業約40%的公司是獨立的,如Giorgio Armani,2008年凈利潤率下降近15%,但是由于新開的50家門店使得總銷售額有小幅提高。
米蘭的分析師認為不論是Prada還是Armani,雖然他們橫跨高端市場,相對不受任何行業的洗牌影響,但他們也不得不減少支出。
更值得關注的是奢侈品行業的債務水平。一位米蘭的分析師說,許多奢侈品公司面臨的關鍵問題是高額借款,迫切需要在某些情況下調整公司債務水平。例如,Prada至2008年底的債務總額為11億歐元;Tod's首席執行官Diego Della最近有收購其他公司股份,但目前面臨損失的境地;Falic集團則有意出售Christian Lacroix品牌股份;Tiffany公司于本月初收購了Lambertson Truex品牌,其高檔手袋和皮具公司已在3月份申請破產。
亞洲市場:救命稻草或諾亞方舟
目前頭疼的不僅是法國、意大利的時裝品牌的CEO,英國時裝品牌Burberry的首席執行官Angela Ahrendts、美國的Polo Ralph Lauren的首席運營官Roger Farah的日子也不好過,面臨奢侈品行業的全體低迷現狀,他們必須拿出切實有效的方案來改善凈利潤。
Polo Ralph Lauren公司稱由于奢侈品行業的低迷導致第四季度利潤率下降57%。截至3月28日最近的一個季度,Polo的凈利潤4500萬美元,每股44美分,而去年同期的凈利潤為1.04億美元。公司關閉六家商店并且削減了500個就業機會,分析師預期今年公司凈收入將下降3%,跌至4.06億美元。
公司首席運營官Roger Farah說因為此次危機對高端客戶影響極為嚴重,所以公司現下面臨的情況不同于往日任何一種。該時裝公司稱將采取成本削減措施來節省資金,而這些額外節省下來的2500萬美元會被用于拓展高增長地區業務,比如包括中國在內的東南亞地區,以及用于加強新產品的開發。Polo Ralph Lauren年初獲得在中國的經銷權,公司認為,從長遠來看,中國將是一個巨大的市場,是其進行全球擴張的主要目標。
Polo在東南亞八國的零售額達到1.5億美元,總裁兼首席運營官 Roger Farah在接受WWD訪問時表示,“預計未來10至12年東南亞的發展速度最快,因此我們一直都在打造我們的組織團隊,以便能夠迅速開展工作。”Polo將于明年年初對其東南亞的批發及零售進行直接控制,并將在香港建立中心以監督該地區的運營狀況。
把亞洲新興市場作為救命稻草的,還有英倫老牌Burberry。首席執行官Angela Ahrendts表示有意投資美國地產開設新店,但她同時表示公司將加大力度關注新興市場,尤其是中國和巴西。Ahrendts在接受路透社的采訪時透露說今年將計劃新開10-15家門店,這些門店將開在交通便捷且已有Burberry門店的大城市。
Burberry對目前較為疲軟的經濟環境也有所計劃,公司希望通過縮減成本來堅守2009年的利潤率。Ahrendts說:“銷售情況有所沖擊是在所難免的,但是可能經過這些沖擊我們將變得更加具有韌性。”她補充說明如果品牌各方面表現大大優于其競爭對手,那么就很有可能獲取更多的市場份額。Ahrendts又表示,盡管去年新興市場的銷售額增長了50%,但是具體市場的情況已有極大的改變。例如,俄國和迪拜兩國的銷售市場去年相當強勁,但是在經濟情況最不容樂觀的今年,中國和巴西則成為最有潛力的兩大市場。
法國奢侈品集團LVMH也于近日宣布,計劃在中國上海建立一個5億美元的豪華綜合旗艦店。LVMH將于2012年開始運作此項目,旗艦店中銷售與LVMH有關的一眾知名奢侈品牌,如Louis Vuitton、Fendi以及 Christian Dior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