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約在1600年前,地球上崛起了一個強大的王族,這就是英國王室。英國王室是現存最古老的王族,而每代君主的加冕儀式都嚴格奉行完全一樣的傳統,這使得英國王室的加冕典禮成為現存的、依然舉行的最古老的儀式。在加冕儀式上,國王或者女王頭戴的王冠和手持的權仗都成為全球矚目的焦點。
為了使王冠和權仗成為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權力象征,歷代王室想盡辦法收集鉆石和珠寶,認為稀世的鉆石最能體現王室尊貴。長達幾個世紀收集鉆石的歷程逐漸形成世界上最有名的家族珍寶。早期那些偉大英王和王后佩帶過的王冠已經找不到了。國王及其親屬為了發動戰爭、重建毀于大火的王宮和舉辦王室婚禮,不得不賣掉了許多珍寶。在中世紀,國王通常在作戰時帶上御寶,因為他們不信任留在宮中的皇親國戚。1648年英國爆發的反王權運動對英國王室沖擊極大,很多珍貴王冠和權仗流失了。1660年英王室復辟以后,開始大規模的重新制作王冠和權仗的工程,從那時到現在,很多稀世珍品都被保存了下來。隨著王室的發展,從18世紀開始,英王室有了專用的珠寶工匠,他們用非凡的技藝制作出最精美的首飾。
隨著勢力的不斷擴張,英國成為世界最強大的殖民帝國。其中殖民地印度和南非都以出產鉆石以及珍稀寶石聞名,這兩地向英王室供應了無數一流鉆石。而一些弱小的國家也愿意把本國最珍貴的珠寶獻給英國,大多懷著破財免災的想法。
王室成員都根深蒂固地習慣于把珠寶換來換去。本以為鑲嵌在愛德華國王十一世入棺時所戴戒指上的一枚藍寶石,如今卻閃耀在“帝國之冠”上,這頂王冠上還鑲有兩串珍珠,據報道,那正是蘇格蘭女王瑪麗1587年被斬首時戴的項鏈。19世紀的君主維多利亞女王尤其熱衷于收藏珠寶,從帝國各地搜羅來的奇珍異寶令她陶醉不已。她的珍品中包括一枚拇指大小的印度鉆石,名叫“光明之山”,是現今發現的最古老的鉆石,于1304年發現于印度,原重191克拉,后來維多利亞女王嫌它光澤度不好要再加工,它被磨得只剩108.93克拉。正是這枚被鑲嵌在女王王冠上的鉆石激發了威爾基·科林斯的靈感,寫出《月亮寶石》這部經典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