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5月,她亮相臺北小巨蛋,金甲、戰刀,臺下山呼——孫燕姿!當晚,姿迷們發送頻率最高的幾個字是——孫燕姿,歸來。這已經不是孫燕姿第一次消失在娛樂圈中。陶大偉曾教導兒子陶喆:娛樂這個圈子,紅的時候,進門就會有一股氣,屋里的人會被你的氣震得紛紛起立;不紅的時候,這股氣立刻就消失了,你進門,別人當你是透明。氣這個東西很難言說,倒一直有“跟紅頂白”這一說,在跟紅頂白的娛樂圈,兩年時間,足以讓明星由炙手變得冰涼,孫燕姿是個例外。她為什么離開?她用這兩年做了什么,讓她再唱起歌來,聲音還能像炸彈般有力?
孫燕姿離開,這不是第一次了。
中世紀的吟游者為大家唱出許多生活記錄,聽者負然而來釋然而去,悲傷、沮喪種種不良情緒都在歌聲中得到撫慰;歌者卻終于累了,他們的歌療人卻救不得己,于是歌者會在某個精靈酒吧休息一陣再次出發。從出發的那天,孫燕姿就注定必須一直繼續那些關于音樂和成長的事。名氣漸熾,她開始面對跑不完的通告,開始想無數次逃離這樣的生活。
2003年,孫燕姿第二次站在中正紀念堂舞臺上,她靜靜地說出決定:“我要休息。”當晚,她站在臺上大聲問:“孫燕姿的歌迷在哪里?”滿場呼啦啦豎起一片手臂,“我會回來的,而且我會更好,會帶更好的音樂回來。”那天臺上臺下都哭了。這是歌迷最幸福的時刻之一,卻必然是歌手最幸福的時刻。
接下來的一年,孫燕姿忙著照顧她的小吉娃娃,忙著親手布置她的新家,忙著修她的戀愛學分,忙著捏陶,穿梭在香榭大道、在塞納-馬恩省河畔喝一杯咖啡……聽起來無聊卻幸福。
那么書歸正傳,兩年時間,孫燕姿哪去了?“我還在我還在。”孫燕姿忙不迭地說,“一樣唱歌、看書、寫東西,做一個平凡人努力生活。”“西方的歌手好像可以不用那么定時的發片,不用經常跳出來提醒人們。這是東西方差異吧。離開不代表放棄,離開只是為了更好地走下去,人生里關鍵性的一刻,是一個決定,是一次選擇。”
累了,歇了,離開了公司了,去了更多地方,遇到更多的事,認識了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