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湖聚集了近1500家珠寶生產經營單位,2008年年產銷量達750多億元,占全國一半以上。目前,羅湖黃金珠寶行業有24個產品獲得了 “中國名牌”商標,占全國總數的46%,6個“中國馳名商標”,10個“廣東省名牌”產品,6個“廣東省著名商標”。它們絕大部分集中在翠竹轄區的 “水貝項鏈街區”內,占地面積約56萬平方米。
本報記者張少瓊 通訊員曾文彪報道 水貝黃金珠寶產業園位于深圳市羅湖區翠竹街道辦事處轄內,黃金珠寶產業是深圳市九大產業之一,也是羅湖區四大重點支柱產業之一。而在去年,由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全球金融風暴,直接沖擊了這個行業,如何在“危”中求“機”尋求發展呢?
近日,記者專程采訪了翠竹街道黨工委書記、辦事處主任盧章遠。據他介紹,深圳市長許宗衡到翠竹調研時表示相關部門要引導企業做強做大品牌,更要重點培育轄區的龍頭珠寶企業由龍頭企業打造珠寶產業的名聲讓珠寶成為國人生活的必需品,并擴大它們在國際的影響力。羅湖區委書記劉學強、區長魯毅十分關心珠寶園區企業發展情況,春節放假后上班的第一天就帶領區政府有關職能部門負責人來到園區調研,將剛剛出臺的幫扶政策送到珠寶企業家手中,堅定珠寶園區企業戰勝困難的信心和勇氣,令企業家們感動不已。他表示街道將貫徹落實政府“服務年”的相關政策,努力當好“服務生”的角色。
盧章遠分析,受到這次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一些黃金珠寶企業遇到了新問題,主要體現在:一是企業融資困難,發展遇到瓶頸、受到制約;二是金融危機直接導致消費市場的信心不足,黃金珠寶消費市場觀望氛圍濃厚;三是國際經濟形勢不佳,對黃金珠寶企業的外貿業務不利;四是國際珠寶主要原料價格波動、人民幣的匯率波動,影響黃金珠寶行業企業的經營。
為了讓黃金珠寶企業及時了解羅湖區的扶持政策,街道先后向黃金珠寶企業傳達了羅湖區委區政府扶持企業的措施,其中包括羅湖區委區政府去年發布的“33條”扶持企業保增長、擴內需、促消費的措施,涉及投資、消費、企業融資、貸款擔保補貼、創新獎勵、招商引資、企業服務等方面,轄區企業對此反響熱烈,齊聲叫好。
各種渠道
引導企業走出困境
街道通過各種渠道,引導珠寶企業走出“危機”困境。一是組織各黃金珠寶企業參加“政府、銀行、企業三方交流會”,幫助企業走出資金短缺的困境;二是組織轄區部分黃金珠寶企業參加“2008澳門國際珠寶鐘表展”。參展以“羅湖珠寶”的名義整體參加,大大提高了黃金珠寶企業的影響力和參展效益;三是積極協助區貿工局開拓印度市場,與印度珠寶首飾出口促進委員會、深圳市水貝國際珠寶交易中心等單位合作,共同承辦了“中國珠寶企業海外拓展經濟論壇暨第25屆印度國際珠寶展推介會”。此舉提高了企業參展的收益率,調動了企業的積極性,有利于轄區黃金珠寶企業實施“走出去”戰略;四是認真學習領會羅湖區委書記劉學強在4月10日召開的羅湖區委常委擴大會議上的講話精神,全面推銷“羅貨”提升水貝黃金珠寶區域品牌的影響力,力爭在短時間內讓“深圳珠寶”之名響徹全國乃至全球。為實現這一目標,羅湖區人民政府于本月底在沈陽開啟“2009深圳珠寶中國巡展”帷幕,街道將積極引導水貝黃金珠寶企業赴沈參展,以此推介水貝黃金珠寶品牌,進一步擴大內需,從而促進黃金珠寶企業健康發展。
加大珠寶園區改造
營造良好環境
據了解,“水貝項鏈街區”內臨街一樓和廠房一樓大部分以汽車維修、裝飾材料和雜貨店為主,不僅顯得較為凌亂,也與珠寶經營環境難以相容。為此,街道成立了專門工作組引導非珠寶企業外遷,積極打造清一色黃金珠寶產業園區。目前,與街區環境不相稱的店面已全部遷出。另外,“水貝項鏈街區”的改造工作正在有條不紊地進行。在規劃中,突出建設以水貝珠寶特殊含義的水晶廣場、工藝廣場、黃金步道等與“水貝項鏈街區”主題吻合的特色道路和景觀廣場,輔以不同材質建筑材料營造不同風格而突出區域印象。如黃金步道就將拆除現有的路面花壇后新建路面,并鋪設鍍金光帶等一批新市政設施。改造后的“水貝項鏈街區”通過集珠寶首飾零售、采購、設計、咨詢、鑒定、信息、網上交流及各種配套服務設施于一體的服務形式,將成為專業化多功能的珠寶交易和行業文化中心。
明確城市導視系統
完善園區交通標志
水貝黃金珠寶基地在城市導視系統中沒有標識,使其對外商務交流十分不便。在街道積極倡導下,將正在調整的公共汽車線“田貝站”更名為“水貝珠寶站”。此舉確立了“水貝珠寶”在城市導視系統中的名稱,進一步提升基地的整體形象。另外,街道聯系交通部門全面完善、規范“水貝項鏈街區”的交通標志、交通標線及護欄等設施。如在主要道路需要完善禁停、限速、讓行、指路標志、路名牌等交通標志,翻新、補劃邊黃線、中心線、斑馬線等各類標線,提升指路信息的系統性、連續性與警告信息的完備性,引導車流順暢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