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翡翠是中國人最喜愛的傳統飾品,清末至今長盛不衰,但前幾年被鉆石、貓眼石、紅藍寶石和其他寶石搶去了風頭。從今年2月開始,翡翠銷量開始大幅回升。在近期全球經濟危機的情況下,珠寶行業惟獨翡翠一枝獨秀,高檔原料價格不跌反升。
珠寶行家認為,消費者對翡翠熱情回暖的原因與保值升值和現代人美化生活、追求個性的時尚分不開。因為每件翡翠的色澤、紋理都是獨一無二、可遇不可求的。
傳統翡翠文化傳達現代美
翡翠其實就是緬甸獨有的特級硬玉。國人愛玉歷史悠久,翡翠乃玉石之王,東方人從古到今,都崇玉愛玉。興起于商周戰國,繁榮于明清朝代,鼎盛于21世紀。時至今日常見的成語有:玉潔冰清喻女子之貞潔;金玉滿堂喻家庭之富貴;金玉良言喻教導之珍貴;寧為玉碎,不作瓦全喻寧為正義而死,不作茍且偷生。
翡翠為什么讓人迷戀?有人說是因為它如盈盈綠水變化萬千的神秘美麗;有人說是因它的形成需要幾萬年以上的時間和上億種偶然的地質因素;有人說,是因它“一刀窮,一刀富;一刀生,一刀死”,舉手之間就能把人變為百萬富翁或叫花子的刺激性;有人說,只是因為它身上被賦予得太多的那種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東方文化。
幾千年來,中國人以玉祈望吉祥,體現權貴,如玉璽、玉如意、玉佩、金鏤玉衣。在中國文化中也總是用玉來形容美麗與高貴的:顏如玉、玉潔冰清、玉樹臨風、玉體等。在民間,一件翠玉戴在手上,掛在胸前,綴在帽上或系在腰間,不但能顯出身份,還有避邪趨吉的功能。老祖母臨終前傳家財倒在其次,而總是鄭重其事地把自己戴了半輩子的玉鐲、玉墜兒傳給自己最疼愛的兒孫。古代“君子無故,玉不去身,君子與玉比德焉”,并以玉的溫潤色澤代表仁慈、堅韌質地象征智慧,不傷人的棱角表示和諧共處,公平正義,敲擊時發出清脆舒暢的樂音是高尚美德的反映。
翡翠因產量稀少,古時唯有皇宮才配擁有,F代人以愛玉、戴玉、玩玉、賞玉、藏玉為高雅,為時尚,更承襲了古人玉可辟邪、養身之說。而現代人喜歡翡翠,一方面是為了裝飾,另一方面還在傳統的祈求平安、吉祥如意之外,增加了傳情達意,勵志的作用。因此,目前市面的翡翠款式繁多、題材也大大拓展,工藝也更加精美。
選翡翠先看 “種”,即透明度、油潤度好不好。
題材創新造型更時尚
市面上的翡翠成品有適合佩戴的,也有適合擺放的。清代至民國時期,常見的翡翠飾品是朝珠、翎管、扳指兒、龍鉤、別子、手鐲、戒指、耳墜、表杠、煙壺,F在市面上的翡翠飾品多是以手鐲和金、鉆石鑲嵌翡翠珠聯璧合制成的戒指、耳環、項鏈、手鏈等。
我們經常聽到翡翠行業的人提到“花件”,其實就是玉佩,也叫別子。清朝以前稱玉佩,清代叫別子,現在則多叫花件或掛件。古代男人在腰上佩帶,女人在胸前佩戴。
到了現代,大多數人習慣于掛在脖子上。并且上面通常都雕有花紋圖案,行家稱之為“花件”;悄壳笆袌錾箱N量最大的貨型,常見的品種有觀音、佛、生肖、平安扣、路路通、葫蘆佩、靈芝如意佩、荷葉佩、竹子佩、龍佩、喜鵲登梅、歲寒三友、福在眼前等。常聽到有 “男戴觀音女戴佛”的說法,但也常見到有很多男士戴佛、女士戴觀音,并沒有什么局限。購買翡翠也講究一個“緣分”,古人說“千金難買玉緣”,玉器行業老行尊說:“千萬不要錯失玉緣”。如一見鐘愛,再三比較后仍難舍難棄,玉緣既來,不妨解囊購買心頭愛。不少行家認為,“佩戴給別人看是低層次,自己戴才是高層次”,其實也與古人借玉勵志傳情是一樣的意思。
現在,翡翠飾品的款式、造型、紋飾、創意及做工等都有很大改進,更加強調吉祥性、玩賞性和藝術性,主要品種有人物、花卉、雀鳥、走獸、器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