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青海玉,今天并不陌生。青海玉是從上世紀90年代中期,在青海省格爾木市西南、青藏公路沿線一百余公里處的高原丘陵地區所發現,至今已開采的礦點大約有三處。起初有人用來冒充和田玉,因其價格低廉,品種豐富,以及其中某些品種與和田玉極其相似,讓很多把青海玉當和田玉的購買者損失慘重。
青海玉在新石器時代齊家文化中就已出現并使用,可以說也是中國玉文化的一個支脈,青海玉產出地段屬昆侖山脈東入青海省部分,西距新疆若羌境約300余公里,與且末、若羌等地產出的和田玉在地質構造背景上有著密切的聯系。青海軟玉按其顏色特征分為白玉、青白玉、青玉等品種。青海軟玉中的翠綠色、煙灰、灰紫色品種在傳統和田玉品種中都是罕見或未見的。青海玉中的白玉是產量最多的品種,一般呈灰色、蠟白色,半透明狀,透明度明顯超過和田白玉,俗稱“冰白玉”,其主要特征為很多的玉料中含有水線,這在和田玉中是極為罕見的,其顏色可分為奶白玉、透水白玉、梨花白、米湯白等品種。青海白玉質地細潤均勻,塊度大,屬上等好料,但其透明度偏高,凝重質感不足,做薄后尤為輕飄。其中青玉和青白玉的品種和和田玉類似,不同的在于:青玉的色澤中灰紫色帶煙灰色,煙灰色中略帶灰色調,半透明,質地細膩滋潤,有人稱其為紫羅蘭、藕荷玉、烏青玉等。在傳統和田玉品種中罕見。因顏色特征顯著,可以說是青海軟玉的一個標志品種。其中煙青玉和紫青玉為青海玉中最具有特色的玉料,而青玉呈淺翠綠色,其綠色特征似嫩綠色翡翠,與青玉、碧玉的綠色有明顯的不同。青海玉中也有糖玉,然而其糖色要么集中形成黑褐色斑點,要么色太淺,對俏色貢獻不大,對玉質破壞不少,可利用價值較低。
由此可見,青海玉絢麗多彩,堪稱品種豐富,然而最關鍵的一點是因為其材質太透,和中國古玉文化中的溫、肥、厚等特征不符合。透,難免顯得膚淺,它同樣是透閃石、陽起石組成,和和田玉另外的區別在于結構的排列不同,和田玉的排列呈纖維交織狀——毛氈狀,也就是說和地毯的結構類似,而青海玉是柱狀和葉狀的排列,所以在玉器的韌度上,也就是碾磨硬度上,青海玉和和田玉是無法比擬的,兩種玉料的玉器從同一的高度摔下去,和田玉不容易碎裂,而青海玉則容易碎裂。
拿和田玉和青海玉比較而言,和田玉雖然品質優良,但是因色澤不能勻稱統一,所以很難大規模地作為成批的玉器作品而使用,故青海玉發揮了它應有的不可替代作用。好的青海玉雖然不符合古人以德比玉的儒家思想,但是卻非常吻合現代人的審美意識,色澤晶瑩、潔白無瑕,玲瓏剔透的感覺為現代人所適用并且接受。如何一眼辨別青海玉和和田玉呢?我們可以用20倍的放大鏡觀察,和田玉表面有類似于人身上的汗毛孔,而青海玉則無。
青海玉經歷從人們不識廬山真面目,以假冒和田產地玉,以及到奧運會獎牌堂皇而出,被命名為“昆侖玉”,可謂經歷了一個鳳凰涅槃的過程,而其價位也被追捧得越來越高。但是好的青海玉在市面上流通的卻依然不多,更多的還是普品,一般價位也就在二三百元之間,因其產量的豐厚,可以說在全國市場上比比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