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向嗜好購買珠寶首飾的老外們在金融危機前望而卻步了。全球珠寶業的迅速蕭條,直接導致去年以來美國1137家珠寶商倒閉,而去年圣誕節后的倒閉數就占1/3。蒂芙尼上周報告說,該集團去年第四季度利潤下滑75%,且蒂芙尼在3月初還宣布關閉旗下16家珍珠連鎖店(Iridize)。不僅這些名牌,就算擁有幾家連鎖店的珠寶店,包括在華盛頓有著60年業績的LynnJewelers上個月也宣告關門大吉。
即便你不是個奢侈品追求者,但那樣的生活氛圍還是會留給你一種印象:追求珠寶首飾和名牌服裝,在某種程度上已是外國人一種不可或缺的生活方式。可在危機面前,大家真的變成“另類”了。
零售商無奈感嘆說:當購買手鐲和項鏈的熱潮消失時,人們興起了購買更小、更節儉型的訂婚戒指,尤其是商鋪二手黃金的購買力上升了約4倍。這讓華盛頓珠寶商家發現了銷售新亮點:購買新鉆石首飾的人少了,要把重點放在訂婚與結婚戒指的設計上。但零售商也遇到了新危機:一些顧客利用上升的黃金價格,開始出售起二手珠寶首飾。
即使“股神”巴菲特也在近期的電視節目上說,他旗下的珠寶產業情形不好,還用“幾乎被扼殺了”來形容糟糕的局勢。可商家說,在雷曼兄弟宣布破產時,銷售似乎還不太差,特別是在圣誕節和情人節期間,消費都不算太糟。但現在,沒了消費的理由,人們成天生活在衰退、破產和不信任的陰影之下,珠寶業似乎沒了復蘇的盼頭。在節日里,美國人寧可選擇一些更有實用價值的廚具也不會選擇珠寶。
消費萎縮,也打破了印度成為鉆石王國的美夢。素有“鉆石走廊”之稱的印度金融中心孟買和西部古吉拉特邦港口城市蘇拉特,是全球鉆石切割和加工中心,世界上92%的鉆石在這里切割和加工。有報告稱,世界上每12件鉆石珠寶中,有11件是在印度切割打磨的,印度已成為名副其實的鉆石王國,如今它們不僅蕭條也遭受著失業的恐懼。
印度的主要出口市場為美國、中國香港、日本和泰國等。印度60%的鉆石都出口到美國,而從2007年開始,美國鉆石需求下降,這直接導致蘇拉特有2000多家鉆石加工工廠關閉。而印度鉆石業從業人數多達100萬,在全球訂單減少、出口銳減的情況下,這意味著數以萬計的人將失業,這也是印度鉆石業界40年來首次面臨如此慘重的打擊。
最讓人揪心的一幕不是危機給鉆石業的打擊,而是那些生活在印度西部干旱地區的人們,他們只能再次回到干旱的幾乎顆粒難收的農田里。印度媒體也報道說,由于不堪失業和債務,印度的自殺事件近來有所上升。幾十年來,他們每月可以通過打磨鉆石每月賺得130美元,那可相當于農業產出的4倍,而今天他們要面臨的是人道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