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玉雕精品《碧玉如意》
收藏當代玉器要有發現的眼光
從玉材的珍稀程度看,收藏羊脂玉當然是首位的,其次,好的黃玉與好的墨玉量很少,價值也很高,再往下就是白玉籽玉……這個基本的收藏順序是已經形成的傳統的玉器收藏觀念。這樣的觀念也得到了專家與市場的認同,但是對一個投資當代玉器的收藏者來說,除了要認識傳統的判斷標準以外,還需要有發現的眼光。所謂發現,就是發現新的價值,發現新的投資空間。
同樣是當代藝術品,讓我們先看看中國油畫的例子。回顧10年前,油畫市場十分低迷,記得當時人們是怎么評價中國油畫的嗎?當時人們認為,中國的當代油畫根本沒有前途,只有發展中國畫才是對的。當時的大多數人也人云亦云,結果10年之后,中國當代油畫市場已經發展起來,畫價不斷攀升。當時明明有很好收藏機會但卻錯失良機的收藏者見此情景又作何感受呢?
把目光再放回到當代玉器上,我們也發現了類似的問題。青海前兩年曾經產出過一種叫“戈壁黃”的黃玉,玉質非常好,但是由于青海玉在人們固有的收藏認識中位置不高,一提青海玉,很多人都會不以為然。然而,當大家開始覺悟,認識到這種玉的價值時,這種玉已經沒有了,收藏者失去了最佳的收藏機會。同樣的事情還是發生在青海青玉身上,前兩年青海一直出產一種青玉,非常細膩,被稱為“青海青”,由于剛開采的時候產量非常大,價格很低,很多人同樣視而不見,認識不到“青海青”的價值而粗放地使用,而眼下好的“青海青”已經產出很少,其價值逐漸顯現了出來,令眾多收藏者悔不當初。“人云亦云”對于當代玉器收藏者來說,就是眼睜睜看著機會從自己身邊溜走。
其實收藏中藏著一個樸素的觀念,那就是大家都認為好的,那一定有它的價值。而一個收藏者除了好的專業知識而外,還要對藝術門類的發展具有前瞻性。比如說,一個玉雕創作者到了大師一級,成為了一代名家,他作品的收藏價值已被認可,但價格也一定已經是很高的了,那么一個收藏者能不能在大師還未成名的時候出手收藏,從他早年已具有的潛質中看到未來的價值呢?以最小的投入獲取最大的利益,這才是投資的真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