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全國收藏品市場掀起一股‘雨花石熱’,但在發祥地南京,雨花石產業的發展程度還不如北方。”昨天,“戴宗寶雨花石精品展”在南京雨花臺景區的雨花石博物館開幕迎賓,為期兩個月。南京雨花石協會常務副會長駱嘉剛告訴記者,目前的現狀是北熱南冷,很多精品都在藏家手中,普通人很少有機會看到。外地游客到南京旅游,帶走的往往是隨處可見的低劣雨花石甚至玻璃制成的假石頭。
雨花石產業南不如北
“南京是雨花石的‘娘家’,早在南北朝蕭梁王朝時,南京人就熱衷于玩賞雨花石,但如今雨花石產業的發展還比不上六合、儀征等產地,也比不上北方。”駱嘉剛說,近幾年,六合舉辦了很多雨花石相關的拍賣、節慶、展覽活動,但在南京,僅僅是藏家小圈子里的交流和孤芳自賞,沒有推廣到老百姓當中,更別提走出國門。
雖然雨花石精品在收藏家眼里價值頗高,但業內人士認為,如果雨花石再不努力在開發、設計、包裝等方面下一番功夫,就要漸漸落伍了。從上世紀80年代起,外地游客到南京游玩,必買雨花石、雨花茶、鹽水鴨、金箔畫等紀念品。但近十年來,對外地游客頗具吸引力的雨花石,在特色和品位上顯得越來越孱弱。很多人甚至形成思維定式,南京雨花石就是公園門口三元錢一把的石頭,放一碗水泡著,頂多旁邊再掛幾條真假難辨的雨花石項鏈。
駱嘉剛說,開發彰顯地方個性的旅游紀念品對南京來說十分重要,南京擁有蘊涵深刻歷史底蘊的雨花石卻不能充分利用,已是一個迫在眉睫的問題。目前可以通過舉辦雨花石精品展,進一步打響南京雨花石的知名度,將雨花石開發成首飾、雕件、藝術品,進行一系列提升和品牌保護。
真正雨花石要看“六美”
據了解,雨花石博物館此次共展出了南京雨花石協會會長戴宗寶私人收藏的420枚珍品,前來觀展的市民十分感興趣。“收藏和投資雨花石需根據呈像分不同的等級,按質美、形美、弦美、色美、呈像美和意境美的標準程度擬定品級。”駱嘉剛指著展廳中一塊名為“阿詩瑪”的雨花瑪瑙石告訴記者,雨花石的成分有瑪瑙質、蛋白質、石英質、水晶質等,瑪瑙石和蛋白石都是其中的極品。
最貴雨花石成交價56萬元
都說雨花石是石中瑰寶,市場價值到底有多大呢?駱嘉剛告訴記者,像雨花石這種石種,10年內收藏價格翻了兩番,目前四五千元的石頭都不見得有資格登上畫冊。由于雨花石是天然產物,世上沒有兩顆完全相同,很難制定一個價格來衡量其價值,但品質上等的石頭還是非常引人注目的,從有據可查的資料來看,目前單枚成交價最高的一顆雨花石“小絨雞”,高達56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