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第二套The Métiers d’Art “Les Masques”面具系列
我們在設計“面具”系列時,其核心理念就是創造、革新以及向“原始藝術”致敬,而面具就是這種“原始藝術”中重要的一部分并且從中擴展出更深層次的情感。它是一種探本窮源的過程,無論祖先來自歐洲、亞洲、非洲還是美洲,你都能尋到你的根。
確定了這一主題以后,我們立刻聯系了Jean-Paul Barbier-Mueller 先生,他是位世界聞名的原始藝術專家。他聽聞這個項目后報以極大的興趣,并對我們全力支持。于是,我們與Barbier-Mueller 博物館開始了緊密的合作,將博物館的神奇收藏和江詩丹頓超過250 年的制表經驗緊密地結合在一起。
Barbier-Mueller 博物館共藏有1000 多件不同面具,每一件都擁有一段不同的歷史。我們從其中精心挑選出的12 只面具,全都有一個共同之處,即各原始文化的巔峰之作。而且,所選擇的面具都不僅僅考慮藝術價值,還要具備審美價值,這就是我們一下就選中“遼代”面具的原因。雖然中國的文明中,最為世人熟知的就是秦漢唐宋,但是我們還是義無反顧地選擇了這只,因為這類面具是一個文明曾經存在過的唯一證據,只有通過它們,我們才能了解那些逝去的原始文明。同樣的,我們在每塊大陸上選擇的三個文明也都是考慮到這一因素。
作為一個限量系列,我們總是期望其最終存世量不是很高。3年手工制作300 只手表我覺得是一個相當合適的數字。另外,我們劃分了4個地理區域,這4個區域可以保證3年的面具有極強的連續性。這樣,也就自然而然的出現了3年、每年4款、共12款、每款25只、共限量300只這一組數字。至于在工藝方面,我們也做出了很大的努力。憑借我們的制表技術,面具系列擁有了一個神奇的機芯,這枚原創的自動上弦機芯上擁有日內瓦印記,能夠通過4個小窗口分別顯示時、分、日期和星期。正是依靠這個機芯,我們才有足夠的空間完成我們的面具創意。
面具本身的制造過程也是對技術的一大挑戰,這必須用到一系列的先進技術,比如3D掃描、激光雕刻等等。當然,其中還是有一大部分是純手工雕刻的。不過,最大的挑戰還是如何使面具具有原作的那種神韻。還以“遼代”的面具為例,我們在制作過程甚至不得不通過化學反應將材料氧化出相似的銅綠,銅綠是一種氧化物,只會在銅或銅合金上出現,但是絕對不可能出現在黃金上。為了完成這個面具,我們不得不接受現實,將銅氧化后,貼在黃金表面需要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