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iversal Coordinated Times”世界時限量版手表
現在比較流行的趨勢是,越來越多的手表愛好者都傾向于擁有至少一只“珍稀表款”。這里說的“珍稀”,除了產品的設計優秀、功能突出之外,很大程度上是指我們通常所說的“限量款”。當然,這也符合這部分人的心理:誰愿意花大價錢買一個人人都能夠擁有的東西?但是,問題出現了,到底什么是“限量”表?或許你會說帶有X/XX 或者X/XXX 等編號的就是限量表。這沒有錯,現實中確實很多人都在追逐著。廠家或品牌在這種情況下推出的“限量”表款,都是以這部分人為受眾。這種限量“動機”雖然稍顯“不夠單純”,但是由于追隨者眾多,也便沒有人去追究了。
我自己的作品當中,由于每一只都包含了多位藝術家作品當中的元素,每一只都是不同的,也就是每一只表都是獨一無二的。但這并不代表我追求所謂的限量甚至“孤本”。這是藝術的不可復制性,與工業化的批量生產是具有嚴格的區分的。像前面提到的所謂迎合大眾心理的“限量表”無非是工業化批量生產的結果,如果說每只手表還有所不同的話,那就只有手表表盤或者表背上面雕刻的限量編號了。這種“限量”的結果往往讓人啼笑皆非——人們花費巨資買到的只是一個工業化生產流水線上的一個序列號而已。
就我本人的作品而言,雖然每一款作品都是“限量”的,并且一般的數量都會在30 只到120 只左右,但我從來不刻意地宣揚自己的作品是什么“限量表”。對于我的這一觀點,獨立制表人協會(AHCI)當中的多數成員都有一致的認同。我們追求的是手表本身的品質,刻意地追求手表“限量與否”或“限量程度”似乎顯得浮淺而毫無意義。舉個簡單的例子,我的琺瑯作品當中,不管是春宮場景、童話故事情景還是娛樂撲克等場景,獨特的精致琺瑯燒制工藝決定了每一只琺瑯盤手表都具有不可復制性,都是唯一的。
經常有人問我本人是不是也喜歡收藏手表。可以告訴大家,我不是一個手表收藏家,但是我對一些帶有歷史故事的手表版本很感興趣。一塊普通的手表,一旦被賦予了深刻的歷史故事,那么它就從一個簡單的機械組件發展成了一個活生生的立體形象,開始變得有血有肉。把玩一只帶有歷史故事的手表,就像在享受機械運轉帶給人的暢快感的同時,也在重溫一段歷史。或感動,或甜蜜,又或悲壯……但這又有什么呢?這正是我們所需要的。我的一只“Universal Coordinated Times”世界時手表就是一個很好例子,這款手表是限量表,限量120 只。120 這個數字的由來就是從1884 年在華盛頓舉行的著名的“本初子午線會議”到這款手表誕生的2004 年,剛好是120 年。這款手表就是為了紀念這個歷史時刻而推出的。當然,對于我感興趣的其它手表,限量與否不是我考慮的主要因素。因為即便一款手表限量8 只、3 只甚至1 只,但這又代表什么呢?如果這款表沒有任何意義,人們考慮的就不是限不限的問題,而是有沒有必要浪費時間或金錢的問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