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現在,Luxury2.0 時代來了。
2.0的概念最初因電腦運用中的Web2.0而生。它強調參與而非單一的接收,注重分享而非個人體驗。2.0是一個平臺,它拒絕鐵板一塊、孤立疏離,它的個性因為大眾的激發而存在。
應該不會有太多人認為2.0可以用來定義奢侈品。閃閃發光的它們永遠高高在上:你不了解我,沒關系,我本來就不對公眾開放。甚至對那些付得起錢的顧客,仍舊需要足夠的心理準備才有信心面對它:它來自法國還是意大利?有怎樣傳奇的開創故事?以何種系列最為著名?否則走進明亮光鮮的門店,他們只能面對冰冷的產品和同樣表情的售貨員,一臉茫然。這是奢侈品走近人們的最初方式,所謂的1.0世代。
但是近兩年,情況已有所改觀。店內裝修彰顯完全的品牌風格,LOGO和標志性設計無處不在;陳列的歷代產品能讓顧客了解大致的品牌史,如果有時間,顧客還可以流連于品牌圖書館????事實上,源于西方手工匠為王公貴族量身定制的奢侈品,其消費過程更多代表了個人情感、愿望及價值觀的構成,注重擁有物對個人的意義。當中國人慢慢認識到這些,不再滿足于為了炫富而購買奢侈品時,產品背后的意義被越來越多地提及。奢侈品牌開始通過文化展示、歷史陳列和交流互動來培養自己的顧客。至此,奢侈品牌不再只是售賣產品,轉而兜售理念。
了解了奢侈品的內o?和意義,走在最前端的中國人對奢侈品的看法又起了變化,隨著奢侈品走進他們生活的方方面面,他們希望奢侈品是忠實、可靠、體貼入微的,代表著完整生活的舒適性,而不是一種閃耀在外的光環。最新的奢侈品之家應運而生,奢侈品從此開始意味著另一種方式,叫做生活方案。
人為框定的三個階段其實并沒有明顯的時間界限。它是一個逐步演進、逐步完善的過程。但是從1.0到2.0,其間的區別則是完全清晰的。在此,我們希望通過一些總結和實例,許給奢侈品消費一個光明的未來。
Luxury1.0:沉默的奢侈品
Luxury1.0時代,即奢侈品的產品陳列和單向售賣階段。奢侈品往往陳列于高檔商場的奢侈品牌專賣店里,采取單向售賣的方式,品牌與消費者幾乎不發生互動,奢侈品售賣的過程極為簡單:展示—觀看—購買。
典型代表無疑是上海的南京西路。南京西路是上海高檔商場的云集地,而這些匯聚了眾多國際品牌的商場正是奢侈品在上海人眼中最初的形象代言,它們包括恒隆廣場、中信泰富、久光百貨、梅龍鎮廣場等。其中,名氣最大的非恒隆廣場莫屬,眾多世界頂尖品牌在恒隆開設專賣店,有些品牌在中國內地的首家專賣店或旗艦店就落戶于此,足見恒隆廣場在世界奢侈品牌心目中的地位。
這座浦西第一高樓高居上海最繁盛的商業匯點,共66層,樓頂巨型燈光,高聳入云,與繁華旺盛的上海夜色互相輝映,成為上海最具代表性的建筑標志。恒隆從B1到5層都是商場,其中一層更是世界級名牌的走秀場。
走進恒隆寬闊華麗的一個大廳,沒有人流撲面而來,也沒有服務小姐向你問好,一切默不作聲,所有品牌的專賣店靜靜坐落在幾十米開外。或許你會有些猶豫甚至迷惑,接下來,我要做什么?也或許你有確定的目標,于是徑直走進某柜臺,要一款川久保玲的最新設計,或者訂一只貝嫂新上身的鱷魚皮手袋。而你需要做的全部事情就是:告訴小姐你要哪件,然后掏出銀行卡,輸入密碼,一切就結束了,中間你或許還會聽到幾句“這是我們的最新款”或“這是全球限量版”這樣的介紹。此種售賣方式通常將顧客默認為兩種:一種是只認識品牌和價格,其他一概不知也沒興趣了解,只是為了把一件萬元的家什穿上身以顯示富有;另一種是對品牌了如指掌,使用奢侈品牌只是種習慣,所以無需在購買時浪費時間。
事實上,隨著中國尤其是京滬穗等大城市經濟的飛速發展,城市“新富”階層已然成為奢侈品消費的主力軍。新富是個比70年代生人和中產階層聽起來更柔軟更低調的代名詞,但卻更有資本,他們是一群剛剛通過自身奮斗擁有了財富并急于享受的人。新富有高消費、高學歷、高感度——也就是所謂的3H,即highconsumprion、higheducation、highsensibility的英文縮寫。其中,高感度是指:高科技和新產品的最先嘗試者,高品質生活的追求者和創造者,比如熱情積極的參與社會公益事務,喜歡發表觀點的意見領袖。他們不是只問價格不問內容的單純炫富者(當然有時也有炫富的成分),也不像阿湯的女兒蘇瑞那樣是生來的奢侈品用戶,他們在慢慢開始消費奢侈品,希望了解它們背后的故事,希望它們符合自己價值追求。需求變了,奢侈品的單純產品售賣方式也必將隨之改變,進入新的紀元。
Luxury1.5:傳遞和分享
Luxury1.5 時代的奢侈品牌不再單純售賣產品,它們通過文化展示、歷史陳列和與消費者的交流互動開創了奢侈理念售賣的新紀元。此時,奢侈品牌開始在產品銷售中融合品牌故事,突出自身特色,定期舉行會員沙龍、設置品牌歷史圖書館、經常性為顧客提供新品咨詢,從而培育自己的忠實消費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