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NDI、范思哲、ESCADA、FERRE、ETRO、Max-Mara、GIADA、BCBG、GUCCI……
當這些“大牌”齊現金陵
……
FENDI南京首家門店“悄悄”開張
昨天上午,LVMH集團旗下的意大利品牌FENDI,宣布首間坐落在南京東方商城的專門店開幕。相對于其他城市開幕式有所區別,南京的專門店開業,幾乎是“靜悄悄”的。因為先前開業的香港九龍尖沙咀北京道1號的全新旗艦店,邀請到的是劉嘉玲擔任開幕嘉賓;香港九龍旗艦店的開幕,邀請到李嘉欣擔任開幕嘉賓;天津首家專賣店海信廣場店正式開幕當天,邀請了李小璐擔任嘉賓。
雖然在南京沒有邀請大牌明星助陣,但開業當天的主角就是FENDI品牌的擁躉者。
FENDI南京東方商城專門店,開業當天就吸引了眾多目光,其中不乏業內專業人士,而FENDI的裝潢和風格,也贏得了不錯的口碑。除了備有馳名世界的皮草服飾與女裝,以及各款各式迷人的高檔手袋、腰帶、絲巾、飾品等,更是FENDI中國區首間設有FENDI UOMO 男裝系列專區,與卡爾·拉格菲爾德(Karl Lagerfeld)設計的FENDI皮草及女裝系列一起,展現出FENDI服飾的超凡創意及華貴氣派。
FENDI品牌始創于1925年,當時Edoardo及Adele FENDI在羅馬Via del Plebiscito開設第一間FENDI時裝店——手袋及皮草工場,隨即憑借卓越的品質贏得廣泛贊譽。目前,FENDI在全球25個國家共有超過110間專門店。至2008年底,FENDI將在中國開設共計約14間專門店,遍布中國12大城市。
南京正向奢侈品消費熱門城市靠攏
有業內人士斷言,南京的奢侈品消費潛力不容小覷,它正在向奢侈品消費熱門城市靠攏。打造城市中心Shoppingmall,德基廣場、東方商城、金鷹,已成為南京奢侈品商場的代名詞。
當范思哲、ESCADA、FERRE、ETRO、Max-Mara、GIADA、BCBG等眾多頂級奢侈品牌出現在新街口德基廣場時,人們才懂得什么叫高檔商場。據德基廣場一位部門負責人介紹,德基的范思哲專賣店160平方米的所有裝飾材料都是從意大利運來的,裝修費用折合人民幣,近1000萬元。這就是極度追求形象和選址的奢侈品大佬的風范。
南京并非一線消費城市,但南京白領有著同樣旺盛的時尚消費力。眼下,國際一線品牌開始青睞這座古城。除了德基廣場的二期項目外,金鷹新街口店的二期項目也已經敲定,東方商城也及時調整商場布局,引來FENDI等高端名牌入駐,而國際高端百貨巨頭香港恒隆即將進入金陵。
高檔商場越開越多,南京的奢侈品擁護者往外“飛”的次數也將越來越少,奢侈品在商戰中也越來越熱。
良好的市場規律說明,有競爭才能有發展,消費者才能得到更多的實惠。去年9月8日,意大利奢侈品牌“寶格麗”在德基廣場盛大開業,成為首家入駐江蘇省的國際頂級珠寶品牌。據了解,開業當日就有數位VIP消費者掏了腰包,人氣之旺大大超出寶格麗預料。而在更早些時候的7月份,當奢侈品牌LV在德基開業時,面對上萬元一只的皮包,南京甚至出現了“搶購”風潮,剛開業就有十多人排隊刷卡提貨。
FENDI在東方商城的一樓占地200多平方米,除了主打產品手袋之外,還有男裝、女裝、皮鞋、首飾等衍生產品。開張之后,有顧客直沖FENDI而來,看了就要開票,買了就走。
東方商城一名工作人員說,在一樓西南角的FENDI專店對面,就是6月9日開幕的GUCCI,加上新近調整的施華洛世奇、蘭蔻、夏奈爾等高端品牌,與德基廣場遙相呼應,構成了新街口高檔消費區域。這么多的國際大牌涌入南京,說明國際大牌對南京高端消費群的信心和肯定。
富人消費力在新街口商圈體現
ESCADA是德基的奢侈品牌之一,要成為該品牌的VIP,門檻是一次購滿3萬元,南京富人的消費力在這個專賣店里可見一斑。專柜小姐告訴記者,開業短短數月里,他們已經積累了150名VIP客戶,其中有100位是常客。至今為止,他們遇到出手最闊綽的一位客人,買走了一件單價15萬元的秋冬裝,而去年夏天的客單價紀錄由一位年輕女士創造,她非常爽快地買走了一條26000元的短裙。
在LOEVE、BCBG等一線品牌的消費者中,以年輕人居多。說明南京的消費主力和消費觀念近年發生了很大變化。商場很多客戶并不是大富大貴的人,但是他們有擁有奢侈品的欲望,愿意為奢侈品買單。一位年薪7萬的白領愿意花8500元購買一只LV圓筒包,是很正常的事。這些年輕消費者,更加注重享受生活、表現品位。花十幾萬元買手表,花上萬元買衣服,這種在老一輩眼中是不可理喻的消費行為,但現在看來已經很正常。
昨天FENDI一開張,就有一位50出頭的肖女士來到店里,她選中的是兩款手袋,肖女士認為:“消費,其實就是消費品牌的服務、品牌的文化和品牌的理念。”
據FENDI專柜銷售人員介紹,雖然每款手袋和服裝、皮鞋的價格都在6000元至10000多元不等,但南京的消費水平,一點都不比北京、香港的差。一枚皮制的三環戒指,要688元,很多年輕美眉看中就刷卡,還有一款金屬鏤空的手環,2600多元,一上柜就吸引了不少人的眼光。
世界著名休閑品牌Paul&Shark的代理商也透露,南京的生意一點都不比上海差。
買奢侈品該不該脫去“高跟鞋”?
人們總想借用高跟鞋,讓自己看起來比現實更高一些。而奢侈品的出現,就如同高跟鞋一樣,一旦穿上也許就無法再脫下。這也是很多“月光族”或是年輕的“負翁”,對奢侈品趨之若鶩的最好注釋。
《紐約時報》曾在奢侈品報告中指出:中國奢侈品消費已達20億美元,這個數字雖不算大,但上升幅度卻是全球之最。據AC尼爾森近期一項網上調查顯示:在中國大約2/3的受訪對象認為,包括設計師品牌商品在內的眾多奢侈品過于昂貴,目前僅有7%的中國消費者購買品牌產品。實際上,中國奢侈品消費的突飛猛進,其實大多還處于一種表面的現象。很多人在奢侈品消費上,是以小“奢”代大“奢”。一些收入水平并沒有達到奢侈水準的人會購買一些相對便宜的配件尋找感覺,從而暗示自己也是頂級消費階層中的一員。
在江蘇軟件園做高管的潘小姐曾在德國留過學,在奢侈品消費觀念上更多地受到歐洲人的熏陶。由于收入頗豐,她一直是奢侈品消費的主力,也能跑到米蘭一擲千金,為的就是去看一場時裝發布會。她個人比較提倡“大奢侈”概念。她認為奢侈品在消費方面,可分為炫耀型消費和自我滿足型消費。中國很多奢侈品消費者在心理上,可以講是虛榮大于品位。這種奢侈主要是做出來給別人看的,所以,奢侈品消費的大部分都集中在服飾、香水、手表等個人用品上,而在奢侈品市場相對成熟的歐美國家,房屋、汽車、旅游,以及個性消費,比如藝術、美食等等無所不包。只要擁有最高的質量,最深厚的文化內涵和藝術性,一個古老的燈具,或者一場音樂會,都可以成為奢侈的消費。
在歐美國家,奢侈品消費人群都是以中老年人為主,而中國奢侈品消費年齡卻是年輕人。雖然年輕人當中不乏成功者的例子,但由于總體的收入能力和概念理解的偏差,使得不少人以為用一個名牌的錢包,或是系一條名牌的皮帶,就是在圓自己的奢華夢了。
雖然現在國人購買奢侈品的人不少,但真正購買奢侈品中的高檔次商品者,數量還是有限的。就拿歐米茄手表來說吧,德基廣場一名高級主管說,很多人都愿意花三五萬去買一只,但真正愿意花十多萬元的,就很有限了。大多數消費者還是沖著中高檔品牌商品或者奢侈品中價位偏低的商品。但無疑,南京奢侈品品牌越來越多,對南京消費市場會起到提升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