奢侈品網上叫賣
賣主口氣都挺“牛”
記者發現,這些網上小店有個普遍的特色,就是售出貨品概不退換,而且口氣都挺“牛”———號稱“你不嫌累,我還嫌煩呢!”
淘寶網店“奢侈品閑置區”公告:請無誠信新客勿入、請勿議價、請不要重復真假問題、請24小時之內完成付款、過期不預留……“下一站彩虹”店則說:不接受退貨換貨,更不接受什么“不太適合我”、“我不是很喜歡”之類的理由……還有小店則宣稱:要LV、Hermes、DIOR、勞力士、肖邦、GUCCI的,都可以找我,我沒有,我的朋友也會有。
一些小店似乎成了店主張揚個性、流露真情的地方,似乎這樣更能證明這些奢侈品的真實性。在“安安的真品鋪”,賣家ANNA寫道:“我做了一個重要決定,就是以后不用奢侈品了。我店里的所有包包首飾都在低價轉讓”……一款LV項鏈的“推銷語”則是:“我買了之后都很少戴它們,只要它們在我的家里,我心情就很好……買了一套,算是讓我在19歲這一年‘五彩繽紛’吧。”
還有店主則頗有點“秀”富心理,如某皮包的圖片說明為“漂亮吧?中國應該還沒上市哦,巴黎直接帶回的。自己超喜歡,先上來秀下,用幾次估計也會轉的,呵呵,喜新厭舊改不了的!”還有的店名直接就叫“拜金女———世界名品”。
出售二手名牌的理由千奇百怪:如卡地亞手表削價賣,是因為“最近要搬家,處理掉一點東西。買來折合人民幣12.5萬元左右,戴過2次,我還是喜歡偶的江詩丹頓”;還有人轉讓自己開了不到一萬公里的甲殼蟲汽車,因為“現在想換車了”。
買家賣家上海最多
網上的貨品魚龍混雜,不過,從這些小店的信用記錄來看,還真有不少人追捧。一位非專業賣家已轉賣出100多件奢侈品,其中四五千元的名牌包、三四千元的衣服最走俏。店主不無得意地說,她的店讓買家“用平凡的價格享受頂極的尊貴”。
這類二手店似乎很能迎合民間追名牌的心理,記者看到的好些店好評率在99%以上。
有不少奢侈品全新甚至只用過一兩次,價錢馬上打折一半有多,如某雙700多元的鞋子,“下地不到2小時”,賣價就成了300元;某件說是原價3000歐元的裙子,穿過一次就9999元人民幣“吐血”賣;某名牌鞋子還附鞋底照片來讓買家確認新舊。
買家賣家,上海最多,北京次之,廣州深圳少一些。記者通過淘寶的即時通話系統與其中一位賣家聯系,對方不肯細說賤賣的原因,只說是用過一兩次,閑著也是閑著……
奢侈品擁有者間似乎也形成了小圈子,部分貨品注明可與其他賣家交換使用,一些網友在商量交換相同牌子不同款式皮包,“用更少的錢秀出更多的名牌”。
賣家身份令人好奇
這些二手奢侈品小店的貨品價格令人血脈賁張的同時,店主們的只言片語透露出的信息更令人好奇。
到底是些什么人,可以動輒買8000元的墨鏡、5000元的皮帶甚至幾萬元一個的胸針,且言下之意經常在世界各國穿梭?她們一方面有點露富心理,另一方面似乎對這種生活充滿自憐。上海賣家“封維維”寫道:“這個冷冷的冬天,身體沒有任何的活力,所有的力氣似乎都用來讓自己生存下去,相比起冬眠的動物,我想我是可憐的。”“我一直好好經營我的小店,因為它是我生活中唯一的娛樂了”;廣東湛江賣家wxl8117與記者網聊時透露,她不是做生意的,“只是開間小店打發時間”。
根據網上的線索,記者找到了上海賣家ANNA,電話那頭明顯是個年輕女子的聲音。ANNA說,她是黑龍江人,家人在上海做生意,她大學畢業尚未找到工作,開網店不為贏利,只為“賺點零花錢”。至于她“以后不用奢侈品”的宣言,她坦言做不到,但父母很支持。
ANNA說,周圍很多親戚朋友都這樣,她也覺得自己這樣做很正常。
記者與三四位賣家接觸,發現她們都是年輕女子,除了廣州賣家TMMDXX說“工作忙,沒有太多時間打理小店”,其他幾位似乎都對自己的職業、身份及如何買得起這些品牌貨諱莫如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