奢侈品下一站:80后全新天堂
這些年,進駐中國市場的奢侈品CEO們,不約而同地意識到這個市場消費群體的變化,前來精品店選購的面孔正在逐漸年輕化。我們做的網絡調查也反映了這一特點,參與調查的80后超過93%,他們對奢侈品的渴望程度超過了任何一個年齡層。
盡管令擁有數百年歷史的國際奢侈品們放下高貴身段實屬不易,但年輕新貴強有力的購買力,已經開始撼動冰山。在Gucci中國區VIP客戶調查里,“兩萬個VIP中間有接近八成是網民,這些奢侈品消費者更多的是富豪的太太、子女、親友,”這一結果至少可以獲悉兩個信息:
第一,中國的奢侈品用戶未必是真正賺錢的,但卻是家里有錢的;第二,八成網民意味著年輕化。《Time》雜志之前也曾做過一個關于《The Next Generation of Luxury Consumers》的調查,當中指出,奢侈品要想獲得更大影響力,必須提前贏得下一代的心。相較于80后的父母輩,這一代人對新興資訊的消化與吸收更強,因此有更高的眼界,他們中的一部分人也許并未有獨立消費能力,但已經建立起獨立消費意識,更是影響父母輩消費的指導者。但與此同時,他們的趣味與品位又時常發生變化,年輕人不確定性的因子,令他們很難對某一品牌建立起足夠的忠誠度,對他們而言,與其念叨品牌的百年歷史或尊貴淵源,不如讓林賽·羅韓全副武裝在比佛利山莊晃上一圈,因為這些年輕偶像往往意味著個性化的審美風格,而這才是奢侈品之于80后最迷人的特點——夠與眾不同。
而另一個令CEO們迷惑的現象是,80后很可能是拿著好幾個月的薪水來買他們的一款手袋,在地鐵里、公車上,拎著Gucci或者LV的年輕人不在少數。他們甚至愿意消費明天,即用信用卡的方式買單,而對很多上一代來講這依然是不可接受的消費模式。奢侈品因為80后的加入,成就了另一番“平民化”的面孔。
于是,越來越多的奢侈品為80后改變策略,因為占領年輕,意味著將未來收獲囊中。他們玩藝術跨界搞限量標簽,制造略為廉價但更新穎的副牌產品,只為了令年輕人感到與他們有著相同氣場的活力,他們注重偶像們的影響力,再也不會出現當年香奈兒客戶群抵制李玟代言的狀況,因為他們深知,討好80后的法寶是貼近他們的品位,不可以再用上一代的標準或價值觀強行灌輸,在上一代人眼中的標準壞女孩,如艾米·懷恩豪斯或者希爾頓,卻是年輕新貴的縮影,令她們開心,便足以令老朽的奢侈品走進80后的全新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