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這本《紳士的準則》的時候,我不禁偷偷笑了起來,因為我立刻條件反射地想到了在中國各地機場的候機大廳里面看到的滔滔不絕的談管理談企業(yè)成功的臺灣講師們,盡管那是在宣講成為一個企業(yè)家所需要的各種準則,但我們都知道,企業(yè)家和紳士,都不可能通過看一本書,或者看一段講座的錄像就能實現(xiàn)。
但有的時候我更相信文字的力量。《紳士的準則》很適合在候機室里閱讀,除了可以抵擋“成功學”大師的聲音騷擾之外,一個渴望成為紳士的男性,要比一個渴望在電視機前面成為企業(yè)家的男性,更加懂得享受生活。這本書的作者,是來自全球權(quán)威男性時尚刊物——英國版的GQ雜志的主編,迪倫·瓊斯先生。
迪倫·瓊斯先生可以把男性如何成為一個紳士,給你頭頭是道的講上一百條,盡管后來他自己也承認并不是每一個人都需要把一百條都做到才可以成為紳士,但是如果你自己抱著一個很愿意替他人考慮的心態(tài)的時候,實際上紳士也是很容易做到的,譬如給女士開個車門或者在她們上樓梯的時候走在后面在下樓梯的時候走在前面,這種不是很煩瑣的禮節(jié),主要是出于擔心女士因為樓梯階而跌倒。成功的男性,并不想把自己變成像廣告里面宣傳保險從業(yè)人員一樣:無時無刻不在考慮如何做好人好事,迪倫·瓊斯眼里的紳士,是那種處變不驚、行為穩(wěn)重得體的成熟男士。所謂得體,也就是讓一個人在他出現(xiàn)的場合更加符合那個場合所需要的做派。(很多時候,我們把這個也叫做潛規(guī)則。)
之前遇到過一個給汽車客戶做公關(guān)的老總,一聽說有關(guān)于如何成為紳士的規(guī)則,立刻兩眼放光:“我們的客戶絕對需要紳士的培訓。”的確,他的那個客戶品牌已經(jīng)成了游走于政商之間的招牌汽車,很多車主的確特別想成為一個紳士,雖然他們最常念叨的是要如何低調(diào),但是總是按捺不住富而思禮的熱情。于是公關(guān)公司設計了一堆培訓項目,從穿衣帶帽,到高爾夫球禮儀,直到如何觀看體育比賽,無一遺漏。客戶看了方案覺得十分滿意,然后訓練了幾日之后,開始對準備買車的準客戶們進行所謂的講座。老總上來就說:“我們今天談談君子之道!”哈哈,在他的眼里,君子和紳士就是一個成功男人的東西方兩種叫法:到了西方背景下就是紳士,到了東方搖身一變就是君子。然后一屋子人在公關(guān)公司的循循善誘下,大談君子與紳士的區(qū)別,談到興高采烈之處,君子們都開始犯煙癮了,誰都不和誰客氣,一根接一根的開始吞云吐霧,直到演講結(jié)束,會議室基本上就是候機大廳的吸煙室。后來聽到參會的一個女性朋友的投訴:“什么紳士君子啊,要我說啊,整個一屋子偽君子,連一個假模假樣的紳士也沒有。點煙的時候,也沒有人會問問,我是否可以抽煙!”顯然這種為了促進汽車銷售而準備的所謂紳士培訓,就好像飯前小食一樣,意思一下。難道以后買個拖拉機,也給你來一堂紳士的培訓不成?重點還是要把車賣出去。后來想想君子和紳士的確有所不同:謙謙君子,都是心里面想想就好了,何必裝模做樣地扮演什么紳士啊!
雖然GQ雜志的競爭對手ESQUIRE,在香港就叫做《君子雜志》,但是這本由Gentlemen'S Quarterly《紳士季刊》縮寫成GQ的男性雜志,談來談去還是希望男性可以像一個紳士一樣生活。在我們的傳統(tǒng)教育中,最早聽到的紳士就是延安的李鼎銘先生,這個被毛主席在文章中所贊揚的開明紳士,是中國大陸成年男性中的最具知名度的紳士之一,這也是“紳士”第一次出現(xiàn)在我們的小學課本里面。不過隨著我們意識形態(tài)的不斷改變,在80年代,連上海灘的許文強也成了紳士的代表。顯然戴著禮帽、圍著白色圍巾、西裝革履、手持駁殼槍的黑社會大哥,更加符合改革開放初期中國人對于一種舊式文化的向往。當然,江湖兒女式的豪情蓋天,與牛津劍橋式的溫文爾雅還是大相徑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