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貴,但也不是真的
當然除此之外,還有很多陷阱等著我們跳。去年,Matlins就做了個有趣的實驗。她喬裝成一位充滿愛心的母親,拿著“積攢了好久才攢到”的1000美元,跑去拜訪了紐約第47西街的6家珠寶行,詢問是否能幫自己的兒子選購一枚一克拉鉆石。
正確的回答應當是:夫人,這個價格還不合適。因為一克拉鉆石肯定不止1000美元。但出乎Matlins意料的是,沒有任何一家珠寶行提出這個問題。他們給她看了不少漂亮的鉆石首飾,價格都在她的預算之內。
這意味著什么?鉆石里肯定填塞了部分玻璃材質。Matlins說,這么做本身沒錯,但問題是沒有一個人主動跟她提起這一點。填充過的鉆石會變得脆弱,如果遭受強勁外力的撞擊,也許會碎裂,更糟糕的是,如果在高溫環境下,填充物可能會融化流出,然后你的首飾就會變得奇丑無比。而且所有這些珠寶行都沒打算提供鑒定證書。他們的理由聽起來都很動聽:比如你在一個等候名單上啦,再比如這批珠寶剛剛到啦……Matlins承認,如果不是因為太了解這個圈子里的套路,她也會沾沾自喜地覺得自己完成了一筆劃算生意。
現代珠寶的“人工智能”
有一些故事,你不問,珠寶商們是永遠不會告訴你的:漂亮的綠翡翠首飾,也許只是上了一層“綠油”,溫度一高就會融化,露出原本的琥珀顏色;大多數珍珠,哪怕是極度昂貴的珍珠,也來自人工養殖場;你昨天買的那塊超級貴的表,上頭鑲的紅寶石其實值不了幾塊錢……
另外一些小把戲則成功地利用了我們的視線錯覺:藍寶石陳列在藍色的碳紙上,顏色會變得更加深邃;多重角度的燈光照射,令寶石綻放出越發璀璨的光芒;或者,干脆將人工材質和玻璃材質膠合在一起,冒充值錢的寶石;當然,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點是,永遠別相信那些在地攤上淘到寶的神話——那種幾率,100個買家當中能出一個就不錯了——而且絕對不會是你!
所以有些人干脆把注意力集中到人工珠寶上:特別是像粉紅寶石、藍寶石和黃寶石這樣自然界產量相對稀有的寶石。1克拉天然粉紅寶石的售價至少在10萬美元以上,但同樣重量的人造粉紅寶石就只需9600美元。這部分買家很清楚地明白天然珠寶與人造珠寶之間的差異,但他們看起來并不在乎它們是否是自然界的原裝貨——只要戴起來好看就行了。還記得文章一開頭提到的臺灣珊瑚嗎?前不久我在一個派對上遇見了佩帶它的一位女士,她說:“幾年前有個朋友送了我這串臺灣珊瑚項鏈,開始我不敢戴,因為知道是假的怕丟份兒,但是現在我戴它戴得坦蕩蕩——畢竟這年頭礦產會被挖盡,竹子卻是永遠不會短缺的,這么說起來我還算是個環保主義者呢,多時髦啊!”
所以有些人干脆把注意力集中到人工珠寶上:特別是像粉紅寶石、藍寶石和黃寶石這樣自然界產量相對稀有的寶石。1克拉天然粉紅寶石的售價至少在10萬美元以上,但同樣重量的人造粉紅寶石就只需9600美元。這部分買家很清楚地明白天然珠寶與人造珠寶之間的差異,但他們看起來并不在乎它們是否是自然界的原裝貨——只要戴起來好看就行了。還記得文章一開頭提到的臺灣珊瑚嗎?前不久我在一個派對上遇見了佩帶它的一位女士,她說:“幾年前有個朋友送了我這串臺灣珊瑚項鏈,開始我不敢戴,因為知道是假的怕丟份兒,但是現在我戴它戴得坦蕩蕩——畢竟這年頭礦產會被挖盡,竹子卻是永遠不會短缺的,這么說起來我還算是個環保主義者呢,多時髦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