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力士小三針懷表表盤上刻有“ROLEX”牌名,打開后蓋可見機芯的全部夾板上布滿魚鱗紋打磨,大小鋼輪上刻有瑞士制造和勞力士15寶石,全部是原廠零件
三看新舊
不要盲目相信賣家說的“屬于什么年代”或“有多么老舊”之類的話。我們必須具備一些鐘表歷史的基本知識。有些表是刻有年份的,比如在購買FAVRE-LEVBA&Co的一個ZENLTH’PRIMA古老細三針金袋表,“表肉”則刻有1704年字樣,但大部分的古董表是沒有年份的。在購買時千萬要留心是否經過“加工”或改頭換面。
常見的“加工”方法:
1、涂油:若以新的表盤取代舊的表盤時,有些蠱惑之徒為了造舊,會涂上一些近似于淡褐色的油彩,以圖亂真。我就曾見過有些造舊的贗品中,竟被涂上鞋油、跌打酒、萬金油、稀釋的醬油等等。
2、翻新表面:有些表的數字刻度剝落,表面的掃漆破爛不堪,于是就有人實行“翻新”,這便大大影響其原裝的價值。尤有甚者,刮去舊表面,用手寫上一些古式字體,或模仿軍用表的刻度;還有的涂上著名的牌子以圖魚目混珠……故稍有懷疑而價格又便宜得離奇者,應慎重考慮后再做決定。經驗老道的收藏家多喜歡原裝凸字表,因為較難“加工”和“翻改”。更有些“翻新”者索性就不翻新,直接把貴重古董表的照片剪成表面貼上去,再用蓋封好去騙人。
四選材質
就古董表的保值及增值而言,盡量選擇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以前生產的,少選擇表殼成色在14K金以下的。如18K金25占四十年代出產的古柏靈(GÜBELIN)長方形鐵路軌式刻度男裝表和近期的9K金或鋼包金的勞力士相比,后者的價格已經過高,升值空間并沒有前者大,所以選擇前者。但古董表的價格也有升有跌,并非只升不降,切勿以為凡是古董表都能保值。9K、10K或12K金的古董表,如果無復雜性能或很特別的設計,又不是世上罕品的話,建議忍手為上。
對于純銀或摻銀的古董表,除上述原則外還應注意銀質刻度。早期的古董表多為鐵殼或鋼殼,含銀成分較佳的一定會在表殼內印有“925”的阿拉伯數字或相應的烙印。有人用墨魚骨把氧化變黑的一些銀含量低的表殼翻新,很容易磨花原裝表殼。
包金的古董表容易走色或變色,而陀飛輪、三問等復雜功能高級機械表多用較高的K金或含量高的銀來制作,大多不會是包金,所以收藏價值不大。
購買金表要認清“750”或“18K”的字樣和烙印,不要聽說是K金的就盲目高價購買。我的一位朋友曾經以4000元的價格買了一塊天梭手動上弦的方形機芯表,當時賣主說表殼是18K金的,結果買回來才發現是包金的,市值不超過1000元,悔之晚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