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件玉都有一個編號
在記者連連驚嘆這些美玉時,可忙壞了吳念親,為了讓記者一睹各款寶玉的芳容,他在200多件錦盒中小心地查找,由于每一件錦盒都是統一定做的,除了部分盒子大小不一外,其他外形都是一樣的,為了方便查找,每一塊玉器的盒子上面都有一個編號,但由于藏品過多,一時無法找到,他又拿出了一本所有藏品的目錄。記者注意到,這本目錄也很精美,詳細地記載著每一塊寶貝的名字,編碼,還有一張縮微圖片等。
“將古玉與現代珠寶技藝相結合,我雖然不是第一人,但絕對是數量最多的。”采訪中,吳念親告訴記者, 這種對藏品全部進行一次藝術再造,實驗下來顯然并不失敗。他這200件玉都是花重金請臺灣著名設計大師來設計的,鑲嵌金,配上玉、瑪瑙、珊瑚、綠松石等,“有一點要肯定,‘再包裝’不等于破壞古玉的原來面貌,所有的設計都‘順’著玉的本來面目。”這樣一來,每一塊古玉都在現代理念下,被再加工,重新組合起來編結,重新設計,使它們有了新的功能,新的理念。每一件都充盈著時尚的氣息,卻又滲透著古典的韻味和那份高貴與華美,可以說是古為今用的一個典范。
200件玉已收編入冊
有意思的是,吳念親還提供給記者一本精美的畫冊,翻開來才發現,原來他的200件玉都已經入冊了,更有意思的是,每件玉的圖片下都配了它的出處、典故等,這樣的文學注解透出深厚執拗的學究氣。“紫珍緣”、“彩鳳仙詔”等等,每一塊玉都有一個華美名字,一段悠久的動人故事,展品中有劍格與水晶鳥的奇妙組合佩,有將臥虎配金桃的墜飾,也有漢清異朝的跨時代玉器匹配,千姿百態,不一而足,不看說明,還真不知其所以然;引經據典的各種獨創名稱,旁征博引的四書五經,與其說是飽讀詩書的學者,倒不如感慨他落到實處的奇思妙想,欣賞著他的每一件藏品,就如同翱翔在貫古通今的境界之中。
大四喜
漢宮飛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