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種容易冒充翡翠的玉石:
一、馬來玉:
又稱馬來西亞玉、呂宋玉等。是一種人造仿翡翠制品,主要礦物為石英,為純石英或石英晶體熔化加入著色劑而制成。硬度6.5~7,比重2.65,折射率1.54。1988年在泰國、緬甸以及我國云南邊境一帶開始流行。開始時許多人上當受騙,有些人為馬來玉傾家蕩產。銷路不錯,到中后期不法商人把綠色石英巖、澳洲玉、東陵玉及綠色玻璃通通稱作馬來玉了。用肉眼可準確判斷。
二、水沫子:
中緬邊境經常見到白色,呈透明或半透明的“冰種”玉石,它常帶藍或藍綠花。顏色總體為白色或灰白色,具有較少的白斑和色斑,分布不均勻,色調偏藍偏暗。這種玉在云南稱為“水沫子石”,帶有色調偏藍的色調者稱為“水底飄藍花”。其外觀很像水頭好的冰種翡翠,特別是飄蘭花的品種。水沫子主要礦物成分為鈉長石及少量的輝石類礦物和角閃石礦物。它的致色物是按一定方向排列的陽起石、綠簾石。飄藍花中的“藍花”為角閃石礦物。用放大鏡觀察不顯翠性,含有較多的石腦或白棉,水頭很好,這是非常重要的特征。總體色彩為灰白或白色。水沫子石的硬度5.5~6,比重(2.57~2.64),比翡翠的比重(3.32)小得多。測定折射率為1.52~1.54。敲擊起來聲音沉悶,不如翡翠清脆。如用較硬的礦物刻劃原料或半成品時,如用水晶刻劃,水沫子很容易被劃傷,翡翠則難以刻劃。
三、沫子漬:
產于緬甸,在云南邊境常見的一種灰綠色、水頭差的石頭。人們稱沫子潰。因顏色深濃被做成薄片飾品。沫子潰的礦物主要成分為納鉻輝石,次為硬玉、綠輝石、鉻硬玉、藍閃石等,實為納鉻輝石。其中有一定透明度的具玉感的才被稱為納鉻輝石玉。硬度5~6.5,比重3.14~3.17,折射率1.63~1.66。
四、不倒翁:
產于緬甸北部葡萄地區,因地名而得名。綠色呈條帶狀、斑點和斑塊狀,一般透明度較好,少數較差。主要礦物為水鈣鋁榴石,次為黝簾石、符山石及閃石類等。濾色鏡下變深紫紅色為主要特征,實為水鈣鋁榴石玉。硬度6.5~7,比重3.41~3.44,折射率1.71~1.72。葡萄地區還產一種在濾色鏡下也顯紫紅的玉石,此種玉透明度較好,呈藍色或藍綠偏藍色,主要礦物為石英、蛋白石和玉髓。實際上應稱石英蛋白玉。硬度5.5,比重2.13,折射率1.45,應與水鈣鋁榴石嚴格區別。
五、困就:
產于中緬邊境一帶,透明至半透明,顏色灰藍或藍灰色,呈條帶狀、帶狀。主要礦物構成為透閃石、陽起石,內含少量鉻鐵礦等。硬度6,比重2.96~3.02,折射率1.60~1.61。實為軟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