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的“蒼蠅翅”,是指翡翠表層的硬玉礦物解理面在光照下出現一個個猶如蒼蠅翅膀的亮白色反光小面的特征(圖1)。“蒼蠅翅”往往呈長條狀或不規則片狀出現,基本反映了翡翠中硬玉礦物的形狀大小,是翡翠翠性的直觀表現。由于翡翠中各硬玉礦物的大小與取向不同,在光照下轉動翡翠,不同部位的“蒼蠅翅”會出現大小不同的片狀閃光,此起彼伏,十分特征。在翡翠鑒別中,觀察其中是否具有“蒼蠅翅”是作為鑒別翡翠真假的一重要的標志。如在岫玉、石英巖玉和青海翠(水鈣鋁榴石)等仿翡翠制品中就不會出現“蒼蠅翅”現象。
那是否在翡翠制品中都會出現“蒼蠅翅”呢?其實不然。由于“蒼蠅翅”主要由硬玉礦物的解理面反光引起,因此“蒼蠅翅”的出現主要與近翡翠表面硬玉礦物解理面的發育程度有關。硬玉礦物中解理面發育,在光照下解理面出現反光,從而出現“蒼蠅翅”;相反,硬玉礦物中解理面不發育,也就不會出現“蒼蠅翅”。
按礦物學的定義,解理是指礦物晶體在外力(如敲打、擠壓等)作用下嚴格沿一定結晶方向破裂,并能裂出光滑平面的性質。組成翡翠主要成分是硬玉礦物,從礦物性質而言,硬玉具有{110}兩個方向近于垂直的完全解理。但這并不是說所有硬玉礦物都有解理面的存在,只是反映了具有出現該解理的可能性。要使翡翠中硬玉出現解理面,需要接受外力的作用。在翡翠進行切割和加工過程中,切割鋸片或研磨針的高速旋轉、研磨和機械震動,會使翡翠切口附近硬玉礦物的解理裂開,產生解理面,因此在粗糙翡翠的切割面上可見有大量的“蒼蠅翅”存在。但加工過程中出現解理面的硬玉只局限于在翡翠近表層的一較小深度范圍內,在翡翠內部的硬玉礦物由于未受到機械震動與破碎,并不會產生解理面。當隨著翡翠加工中拋光工序的進行,翡翠近表層解理面發育的硬玉將被逐漸被拋去,從而在拋光較好的表面難以觀察到“蒼蠅翅”;只有在無法拋光或拋光不好的部位、以及大塊較平整的表面上,解理面發育的硬玉不易除去,才使得“蒼蠅翅”容易顯現出來。另外,翡翠的“蒼蠅翅”還與翡翠中硬玉礦物顆粒的大小關系密切,翡翠結構粗糙,硬玉結晶較大,產生的解理面也大,“蒼蠅翅”顯而易見;翡翠結構細膩,硬玉結晶細小,產生的解理面較小,“蒼蠅翅”也難以觀察到。
由此可見,翡翠的“蒼蠅翅”并非隨處可見。在翡翠擺件、掛件等表面變化大、難以拋光的成品中,“蒼蠅翅”往往容易見到;但在手鐲、戒面等較容易拋光的翡翠成品中,“蒼蠅翅”則難以見到。因此,盡管“蒼蠅翅”作為翡翠真假鑒別的重要標志之一,但并非唯一標志。同時,在觀察“蒼蠅翅”時也需要有一定的訣竅:一是要在翡翠反光面上觀察;二是觀察部位應盡量避開拋光較好的部位,而在拋光不完全或面積較大、不易拋光的部位進行觀察。如弧形翡翠戒面主要觀察底部平面位置;手鐲觀察內圈部位;掛件和擺件則在向內凹陷、難以拋光的面或拋光平面較大的部位觀察;三是盡量尋找翡翠結晶粗糙的部位進行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