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寫到金器、金子的地方很多,有的不但說到金子,而且說到了金價,這是涉及到“經濟史”、“貨幣史”的問題,在目前世界上黃金價格猛漲的情況下,談談《紅樓夢》中的金價,也是很有意思的。《紅樓夢》第五十三回“寧國府除夕祭宗祠”,寫寧國府過年的準備,道:
正值丫頭捧了一茶盤押歲錁子進來,回說:“興兒回奶奶,前兒那一包碎金子,共是一百五十三兩六錢七分,里頭成色不一,總傾了二百二十個錁子。”說著遞上去。尤氏看了一看,只見也有梅花式的,也有海棠式的,也有筆錠如意的,也有八寶聯春的……
這一段金子寫得非常具體,一包碎金子:包括殘缺手飾,如鑲珠寶的釵環等,珠寶掉了,只剩下一個金托子;零星金葉子、金豆、剪斷的鐲子、金塊等,式樣太陳舊的殘缺的金瑣片、金頭面(即發飾)等;各種鑲嵌物上掉下來的金飾、金玉如意上掉下來的如意頭,鑲金牙筷、烏木筷子上掉下來的筷子頭,解手刀鞘上掉下來的飾件,衣帶鉤等,再有殘缺金用具,金碗蓋、金茶托、零星金鈕子、碰扁的金碗、金杯等。總之都是些不成件的,不能再按照它原來用途使用、或沒有保存價值的,因而都要回爐熔化,重新澆鑄。所謂“里頭成色不一”,就是這些碎殘金器中,純金的成分不同。過去金首飾,有所謂“足赤”的說法,意思是百分之百的赤金。(赤金就是指純黃金,另有紫金,是在“一氯化金”中加上“二氯化錫”的成分,金呈紫色。第十八回記元春的賞,有“紫金筆錠如意錁十錠”,就是這種紫金。)而實際舊時冶煉黃金,能達到“九九九”的純度,基本上已是很好的純金足赤了。而一般金器則大多是九八、九七,即金中總有百分之二三的雜質。再加鑲嵌的金件都有焊錫、灌銀等,因為各件碎金其純度的程度不一,所以用“里頭成色不一”一句話而概括之。為了使一般讀者了解金器的“成色”情況,這里引一條故宮博物院出售金器的資料。一九三二年故宮博物院分三次標賣一些殘破金器,在八月十二日第三次出售殘廢金質器皿,其中第一標是:
金八仙九件原鐫“二兩平”重量是三九一兩四錢七分,原鐫成色八成,現秤“市平”重量三八五兩四錢四分。
得標商號是寶源金店,其投標情況是:
剔除灌銅、銀塊、灰銹等重量五錢六分。凈得重量三八四兩八錢八分,所投每兩成色是六八三二(較原鐫八成低一一二八),折合足金是二六二兩九錢五分零零一絲六忽(即兩后計六位小數),每兩價值是一○二元一角,總標價是二六八四七元一角九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