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軟玉吊墜
新疆和田白玉薄胎壺
新疆和田玉纏枝瓶
鑲上奧運獎牌身價速躥2.5倍
日前,記者走訪了北京小營珠寶城,一位專門經營和田玉的商家張先生告訴記者:“其實大家所說的‘昆侖玉’就是青海軟玉,現在叫‘昆侖玉’我們都叫著不習慣。兩年前,根據檔次,差的‘昆侖玉’一千克只要幾十元,好一點的則幾百上千元;而自從確定3000多枚奧運會獎牌全部使用‘青海昆侖玉’后,短時間內,優質‘昆侖玉’的市場身價從每千克3000元上躥至7000元,近期更升至每千克1萬多元,最好的甚至要2萬多元!”
“昆侖玉”叫法業內有爭議
青海軟玉被正式確定為2008年北京奧運會獎牌用玉。在捐贈儀式上卻高調使用了“青海昆侖玉”的稱謂,這在業內激起了行內人士的質疑。中國珠寶玉石首飾行業協會玉石分會秘書長奧巖就堅決反對“昆侖玉”的叫法。
奧巖告訴記者,根據2004年頒布的《珠寶玉石國家標準》“所有理化性狀為透閃石、顏色潔白的玉料”都可以稱為“和田玉”,自此和田玉成了一種泛稱,不具備產地含義。按照這個標準,青海軟玉就名正言順地被劃歸為和田玉了。“《珠寶玉石國家標準》里根本就沒有‘昆侖玉’這個命名。從協會的專業角度來看,我們不承認‘昆侖玉’的這種不合乎標準的叫法。”
新疆和田玉與青海軟玉的區別
談到區別和鑒定二者的方法,奧巖指出:“青海與新疆其實只是行政劃分,從地質礦物構造角度來說,它們基本屬于一個成礦帶,所產玉料成分具有極大的相似性,因此如果從礦物組成上區分二者意義不大,即使國家珠寶玉石檢測中心科學儀器檢測的結果也都是一樣,只能出具‘和田玉’的檢測結果。”
據專家介紹,新疆和田玉呈纖維交織結構,質地細膩,常呈油脂感的玻璃光澤或油脂光澤。青海軟玉石呈結晶紋狀和辮紋狀,紋理細膩獨特,色澤美麗,圖案多樣,材質柔而易攻。玉質以晶瑩圓潤、純潔無瑕、無裂紋、無雜質的為上品。
只有對于那些有大量實踐經驗的行家來說,新疆產和田玉和青海軟玉之間存在感官上的區別,肉眼能區別出八九分。青海軟玉的透明度高,顆粒細膩,有不同的“水線”,而和田玉的油潤度更好。青海軟玉原料以山料為主,不像新疆和田玉那樣有籽料和山料的區分。
青海軟玉以四大優勢勝出
奧巖認為,對于外國人來說,獎牌上無論新疆和田玉還是青海軟玉都屬于和田玉。新疆和田玉沒有被選為奧運獎牌用玉,絕不是因為它質量不如青海軟玉,而是因為青海軟玉更具操作性。
記者看到,在五位國內著名專家簽名的“青海軟玉用于制作奧運獎牌材料的專家意見”上,列出了“昆侖玉”用于制作奧運獎牌材料具有的四大優勢。首先是“昆侖玉”與和田玉同屬昆侖山玉礦帶,在物質組分、產狀、結構構造特征上基本相同;其次是“昆侖玉”具有質地細膩、儲量大、品質均勻的特點,材料塊體大,每塊奧運獎牌完全可以在一塊原料上制作完成。玉環能做到色樣統一、品質均勻一致,這是其他原料無法比擬的優勢;同時,“昆侖玉”具有奧運獎牌所需白玉、青白玉、青玉的全部原料品種,各品種原料庫存儲備充足,不需備料。此外,“昆侖玉”相比和田玉價格較低,獎牌制作成本可大幅降低,符合奧運精神。
青海軟玉遇到價值成長性壓力
奧巖指出,其實青海軟玉的玉質也很不錯,與和田玉相比其優勢恰恰在價格較低,但如今借著奧運的東風,炒作出“昆侖玉”的概念,使得其價格一路狂飆,如今原料價格已經達到2-3萬元/公斤,但卻有價無市,而且這樣的高價位是存在嚴重的價值成長阻力的。即使原料能賣到高價,但成品市場卻未必能被廣泛接受。
文化部文化市場發展中心藝術品評估委員會副主任、北大資源美術學院文物系主任李彥君極力強調了收藏青海軟玉的高風險。他舉例指出:“目前青海軟玉的每年產量在1000噸到2000噸左右,這是一個什么概念呢?我們可以做一個簡單的換算,1000噸等于100萬公斤,等于10億克,如果不計品質、顏色,全部制作為50克的玉牌,那將是2000萬塊玉牌,只需五年時間就可制作1億塊玉牌,這些玉牌最終會進入市場,提供給全國的收藏消費市場。如果全國有1億玉器愛好者,那么平均每人手上1塊玉牌……這就是青海軟玉帶給市場的沖擊。可想而知其價值會不斷攀升嗎?相信市場一定會理性回歸,現在只是個時間問題。”鑒于此,有玉器商家也坦言,“畢竟新疆和田玉才是收藏的‘主流’,對于想要投資‘昆侖玉’的普通投資者來說最好是從小件入手,不宜盲目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