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珠寶精品導購互動平臺 投稿
洋為中用
不知從何時開始,中國人不再愿意過自己的節日,反而對西方的情人節、圣誕節之類“趨之若騖”。情人節的玫瑰、巧克力,圣誕節的圣誕帽、圣誕樹,遍布大街小巷,甚至超過了端午節的粽子和中秋節的月餅。難道洋節真的比中國傳統節日更有味道?
文化是沒有優劣之分的,情人節、圣誕節之所以在中國這樣一個大部分人沒有宗教信仰的國家流傳開來,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商業的炒作。其實,中國人心理上對這些西方節日并沒有認同,他們不了解也不在意情人節、圣誕節真正的內涵與緣由,他們在乎的只是在平凡而漫長的日子中,又多了幾個節日可以放松、可以狂歡,為生活增添情趣。所以情人節、圣誕節這樣的節日只是在形式上傳播到了中國。
去年的圣誕節,施華洛世奇特別精心設計了一棵巨型仿水晶圣誕樹,于上海港匯廣場一樓中庭展出。這棵圣誕樹身高15米,是施華洛世奇有史以來在中國展示過的最高的圣誕樹,由無數仿水晶串組合而成,全部仿水晶石專程由奧地利運抵上海,設計上頗費心思。據說,整個策劃籌備了將近一年時間,在圣誕當天將節日氣氛推向了最高潮。
一個國外的珠寶品牌,在中國宣傳一個國外的節日,而這個品牌和節日還得到了中國人的廣泛認可。為何外國的珠寶品牌可以如此成功?如果還不敢設想,中國的珠寶品牌在國外掀起中國傳統節日配飾潮流的話,那么就從本土做起吧,學習施華洛世奇如何從節日習俗中提取元素,巧妙地制造商業活動,將中國傳統節日中的配飾風俗延續發展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