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識別和田玉產地
鐘林元特別強調,羊脂白玉一般只存在新疆和田的籽玉、山流水和于田縣戚家坑的山料之中,其他地方所產的玉料中基本都不具備羊脂白玉的條件。這就是“和田玉”珍貴的地方。
鐘先生講說,羊脂白玉自古以來人們極為重視,但存世極罕,是玉中極品,價格非常貴。白玉不但象征純潔、高尚、溫潤,而且象征吉祥、安謐。古人所謂:“溫潤,仁也!”在古代,帝后才有資格佩上等白玉。如已被國家定為“國寶”的西漢“皇后之璽”就是利用晶瑩無瑕的羊脂白籽玉料雕琢而成的。
可目前市場上,特別是新疆市場上出現的一種怪現象,就是遍地都是羊脂白玉,要找羊脂白玉隨手可得!其實好多和田玉用的不是那些特別產地的玉料,大多用俄羅斯玉和青海玉替代,而且在市場大量存在,炙手可熱。鐘林元說,這是誤導消費,商家試圖模糊俄羅斯玉和新疆和田玉的區別,藏家應該注意識別。
至于如何解決這個問題,鐘先生稱有關部門應統一標準,要求市面上的羊脂白玉注明玉料產地,如和田羊脂白玉、俄羅斯羊脂玉等。
文化為羊脂白玉持續加價
目前,羊脂白玉價格是不是太高了?到底還有多大的升值空間?自古道,“黃金(160,3.06,1.95%,吧)有價玉無價”。所以,和田玉的價格主要還取決于以下三點:第一就是市場;第二就是產量;第三就是人們的文化生活。
“古玉的文化價值是我們平時最容易忽視的。需求是隨著人們的逐步了解而增長的,人們了解的越多,需求越多。強烈的需求反過來會刺激市場的擴大。”鐘林元表示,在漫長的歷史時期中,中國人形成了崇尚玉器的傳統,有一套豐富的傳統玉文化體系,這一點對自古以來聲名顯赫的和田玉,特別是和田玉中的佼佼者——羊脂白玉價值的急劇上升,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古人認為的玉石之“德”中有“天下莫不貴者,道也”的說法。意思是普天之下都將其尊為瑰寶,已經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規律。“言念君子,溫其如玉。故君子貴之也”,溫潤的玉石也恰是對白玉或羊脂白玉的形容。古人關于玉有“五德”、“九德”、“十一德”的種種論述,更將玉石的人文內涵提高到了一種神圣的地步。
古人將玉石的品質、色彩對應上了人品、文化內涵,如今眾多藏家跟風勢頭也很嚴重,往往容易頭腦發熱。比如近年來很多藏友癡迷于羊脂白玉籽料美妙的皮色,如磚瓦紅、橘黃皮等。于是對一些新玉進行“做皮”使其具有古玉一般的顏色,也成了市場“坑蒙拐騙”的一大手法。
鐘林元說:“古玉長期通過人手把玩,其皮子固然是很好的,色澤固然是特別溫潤的。而且它經歷了如此久遠的歷史積淀,其文化內涵不是新玉能比的。”但這些“皮色”要看長在什么地方、什么料質上。如果一塊好的羊脂白玉加上好的皮子是錦上添花,增加它的稀有性。可現在市場上有90%以上的籽料皮子都是人為添染上去的,不但不能為原玉增值,反而容易毀了玉本身的特性。
據了解,羊脂白玉從1992年的價格為100元一公斤漲到現在的30萬元、50萬元,甚至100萬元、200萬元一公斤。從過去以公斤計價,到現在的以塊計價、以克計價,短短的十幾年中,價格翻了數千倍。對于令人咋舌的漲勢,鐘林元卻表示羊脂白玉現在的價格離漲到頭還遠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