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源減少運費高漲
劉祖光是騰沖外貿公司下設一家翡翠毛料交易公司的老總,在他公司的一間會客室里,稀稀地坐了幾個當地人,在沙發上打牌,“他們都是有毛料放在我這里代售的,整天過來等客戶”。
目前來騰沖的毛料都是靠私下關系從緬甸的礦山直接運來的,“在緬甸境內算走私,運到中國再報關,打上編號,成為合法的進口商品,所以一路上運輸價很高”。1公斤毛料運輸價由最初的幾塊錢,漲到了現在的200元,劉祖光說,算上運輸費,再加上33%的關稅,真覺得生意做不下去了。
在劉祖光的公司里有幾間教室大小的倉庫,基本都已經開了口和切了面的毛料隨意的堆在地上,每堆毛料的旁邊都有一盆清水和一盞臺燈。“這是用來給客戶看石頭的時候用的。”看守倉庫的保管員解釋說。緊靠著倉庫的墻壁邊有一排鐵制的文件柜。“柜子里也是擺放毛料的,里面的毛料價格要相對高一些。但是也很少有極品的石頭,好的石頭幾乎都到了廣東和香港。”劉祖光有些無奈。
騰沖專家無奈充當“眼睛”
在倉庫里,有另一位騰沖翡翠行業的專家張竹邦陪著一個東北老板來選塊石頭做個玉佩。張竹邦這次就是充當了“眼睛”(幫助鑒別毛料價值的專家)的角色。張竹邦以前就無數次去當過外來商人的“眼睛”,因為自己沒資金,所以不可能參與大買賣,只能靠當“眼睛”賺小錢,“再有眼力也沒用,錢都給大老板賺走了”。翡翠交易中,要想獲利豐厚,需要大資金,
現在每隔5天,騰沖就有毛料交易集市,他會出門去逛逛,500元買塊小毛料,解剖得好,能在其中解出一對手鐲,付掉加工費200元,這對手鐲定價也不過1000元,“賺點小錢花花”
張竹邦的感覺,騰沖90年代成為毛料的交易中心幾乎是必然的事情,因為即使沒有經驗的人,也可以靠騰沖眾多的鑒定人才而公平買sd賣,“那些從昆明包車過來的香港商人不用費事,很容易就能在騰沖當地找到看毛料的‘眼睛’”。而在90年代,這種“眼睛”在外地還是稀罕物,“聽說廣州找個鑒別專家,每次交易價上萬元”。在騰沖,這種專家只要花低廉的代價就可請到。
騰沖縣政府要重塑“翡翠第一城”
面對嚴峻的形式,2007年10月中旬,騰沖縣人民政府下發了《關于成立騰沖縣翡翠產業領導小組辦公室的通知》,領導小組的成立,標志著騰沖翡翠產業結束了純民間運作的歷史。據騰沖縣政府一相關人士介紹,政府方面已經有初步的設想,這其中包括,準備修建一條直接通往緬甸礦場的跨國公路,目前,這條公路在中國境內的部分已經完工。以此相對應的,騰沖政府還希望能夠在騰沖和緬甸交界的地方開放一個國家級口岸。以此來重整“翡翠第一城”。